作者丨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曾在多所大中学校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学生中包括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有《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国民族史》《理学纲要》等。
本书是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创作的惟一一部通俗性史学著作。吕先生以巨擘手笔,写通俗文章。
吕先生不愧是老派学者,博览史书又平易近人,透着一股老派知识分子的正气。
在书中,先生普及了东汉刺史制度,三国地理及行政地理知识,区分了真实的三国与“演义”中的三国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赤壁之战的真相、司马氏的兴亡、董卓如何扰乱朝纲、曹操势力怎样兴起、为魏延平反等,吕先生都提出了个人见解。
深厚的历史学根基与平实易懂的语句相结合,使行文生动有趣,文章短小精悍有些意犹未尽。
另外,本书也成为易中天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04
大师陈寅恪的大家小说
作者丨陈寅恪,江西修水(义宁州)人,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1969年10月7日逝世于广州。
很多读者看到陈寅恪先生的大名就头很大,因为一般的印象,陈先生的论著都需要具有一定学力的人才能读懂。
但是本书则别是一番风味,居然是普通读者也能入手的魏晋历史入门书。
说起成书过程,仿佛木心《文学回忆录》的故事,也是讲演录的笔记整理而成,万绳楠先生在1947年至1948年于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学习期间,听陈寅恪先生讲授魏晋南北朝史时做的笔记。
因此这本书的语言偏口语,娓娓道来、条分缕析、高屋建瓴、鞭辟入里。
本书共分二十一篇,覆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问题、新发现:如民族以文化分而不是以血统分,陈朝是南方蛮族创立的朝代,东汉、孙吴和西晋的统治者属于同一个阶级等。
虽然是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的学习入门书,但也同时不失为一部分量沉重的专门学术著作,同时也能满足广大普通魏晋南北朝历史爱好者的阅读需求。
05
他者眼中的隋唐史
作者丨气贺泽保规,1943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先后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同校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东洋史专业博士课程。文学博士。历任日本佛教大学副教授、富山大学教授,1995年起至今任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明治大学东亚石刻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史。曾任日本唐代史研究会会长。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时代,有关隋唐的书实在太多了。
耳熟能详通史有吕思勉《隋唐五代史》、岑仲勉《隋唐史》、杜希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制度史有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专著有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陆扬《清流文化与唐帝国》、李碧妍《危机与重构》……
但这些都是大部头,非历史专业的想靠此入门还是不行的,于是慢师傅介绍讲谈社的这本《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作者气贺泽保规先生是日本唐史学会的原会长,他吸收了较新的唐史研究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并对很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作者以局外人的视角,为这段历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解读。
比如,对于常常被史学家一嘴带过的隋朝,气贺泽保规先生却颇为重视,有些看法颇为新颖。他特别肯定隋朝初年在制度建设上的成就,认为高熲、苏威几个人合作,短短几年时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从而奠定了隋朝开皇之治的基础。
甚至对被公认为“暴君”的隋炀帝也予以了高度赞扬,认为他的政治才能远远高于唐太宗。
这本书角度足够清奇,对史料的考据又有绝对的说服力!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本书是研究隋唐史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06
细说体的扛鼎之作
作者丨虞云国,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编撰《程应镠先生编年事辑》;主编《宋代文化大辞典》《中国文化史年表》;整理标校《文献通考•四裔考》等宋元古籍十余种。
虞先生洋洋洒洒五十万字,叙事流畅,持论公允,重点鲜明,详略得当,称得上普及史学典范著作,所采集的学界成果是比较新的,对宋史重大事件、人物都有案断,不泛泛而谈。
另外,这本书里最令人赞叹的是,虽然是讲两宋的史事,但不囿于宋本位的历史观,兼及辽金蒙及西夏大理等国简史与宋之对照,涉及辽夏金元、变法、党争、两宋之际事,评价也较为客观。
也除了叙述史事外,还涉及了佛道理学文史经贸等领域的发展,细说体,恰如其分。
因此被称为“细说中国史”系列里的扛鼎之作。
07
明史并不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