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彼时,人类尚处于原始社会,对于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规律,还没有形成一种理性的认知。为了更好地生下来,活下去,我们的先祖生活在气候、水土条件都比较优越的地方,更直白了说,即宜居宜人的土地,也可以说这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
辗转到了殷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相地活动。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不少关于建筑的卜辞,像作邑、作案、作宗庙、作宫室、作塘等等诸如此类,在当时早已屡见不鲜。
有趣的是,我们的先民,在选取住址的时候,一般都会选在坡度、台阶地;而地形则倾向于河床地,土质多以干燥为主;此外,地基要足够坚实,同时也要有充足的水源、纯净的水质以及便捷的交通。古时候的人们,住宅周围林木环绕,环境相当清幽、高雅。
而这些条件,都要通过相地活动来实现。这也让后世的风水师们十分推崇。《墨子·辞过》中提到: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其中,陵阜指的就是河流的台阶地带。有很多考古遗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位于靠近水边的土坡上。
那时,人们在这些地带上生活,方便汲水、捕鱼;而又因为居所有一定的坡度,因此不会受到洪水的威胁。这些,跟后世风水师们大力倡导的“近水而居”原则,不谋而合。
先秦时期,有关的相宅活动,除了相活人居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相死人墓地。来看看《尚书·召诏序》一段很有意思的叙述: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
这便是典型的相阳宅。
在《孝经·丧亲》,则记载着:卜其宅兆而安厝也。一点不错,这指的便是相阴宅。而不管是相阳宅,还是相阴宅,都绕不开用占卜的方式,选地择址。
先秦的贤君如盘庚、公刘、周公等人,对于相地活动,都有过自己的贡献。周朝时期,周武王在营建洛邑时,便是周公帮其占卜,从而解决风水学上的许多问题。
另外,风水师们也非常崇尚秦惠王的异母兄弟,愕里子。这里有一个关于他的传说故事。他曾经预测,自己的墓地两侧会出现天王宫殿,最后也都应验了。
到了战国,各类学术的思想遍地开花,另一方面,《周易》、阴阳五行学术等的发展,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为主导,而成长起来的学派学说,渗透到百姓们的生活,人们早已习惯了把地理上的方位形状,和天际上的星辰相对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地球磁场也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和研究,司南便是发明自那个时期。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早就有了最好的安排,只等一个时机。
指南针的问世,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指示方位。你相信吗,从甲骨卜辞和《诗经》上,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对地形包括水文的明确划分。勤劳朴实的人们,把陆地分成山、阜、丘、原、陵、冈;河床地带则有兆、厂、渚、浒、淡;对于水域类型又再进一步细分为川、泉、河、涧、沼、泽、江、汜、沱等。
在我国第一部区域地理专著《尚书·禹贡》中,以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以及海岸为界,把疆域分成九个自然区,也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九州”。另外,根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分别记载了分布在黄河、淮河、长江这三大流域的山岭20多座,从而为后来者学习钻研风水的龙脉说,奠定了理论依据。
这里,不得不再提到另一部文献,《山海经》,它堪称上古地理百科全书,由《山经》《海经》《大荒经》这三部分组成。其中,《山经》又称为《五藏山经》,以东南西北中为方位,记述了447座山;《五藏山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山岳地理著作,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其实,在先秦时候,还有很多跟风水学相关的书籍,为后世风水学说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根据。《管子》中的《地员》《地度》《地数》这几篇都是当时影响力非常深远的地学论文。
《地员篇》主要从地势、地形、土壤、水文角度,同时,用五土配以五音进行论述。慢慢地形成“五音五行”的风水理念。
《地数》记载的则是土地表层跟里层相对应的关系。“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上有丹沙者,其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
很明显,不管到了哪个时代,土地的表里关系,都是风水师们所潜心探讨、研究的。
在另一部文献,《周礼》当中,则记载了与风水有着密切关联的“土宜法”。其中,《司徒》篇论述道: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
换句话说,以各种土地适宜于人们、鸟兽、草木的法则,以此来辨别十二地区种各式各样的事物,趋利避害,从而最终确定人们的居所,鸟兽繁殖、草木生长,生命得以繁衍、延续,生生不息。
简而言之,土宜,是先秦时期通行的一种术语,后世的风水先生尤其推崇这一种方法。他们提倡天地对应的理论思想,将天空与地面附会,进而划分出十二区域,以此来判别吉凶。
自此,我们可以发现,风水术能够得到发展,先秦的相地知识为此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
序赞--序事,赞物;在未知的世界里总一件值得你拥有与创造的好物。序赞通过10多年的发展已入驻200多万工业设计师相互交流与分享,专业覆盖有室内,平面,产品,家具等,已沉淀10多年的优质案例与知识分享,是从事工业设计师必去的网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