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细读美国大学》(第三版):一位先行者领你进入美国大学的人生指南。
本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学术著作,价值却不在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著作之下。这不是用逐章逐节排序而来的教科书,却是作者在美国各类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体验的集成。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常务副所长洪成文
- 和世界上大多数高校体制一样,早期的美国大学基本是精英教育。美国最初的大学是以培养牧师和贵族为宗旨的,而且多为私立。
- 美国高校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社会真正进入“高考”时代是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多学校不再以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作为自己唯一的办学宗旨,而是将课程与专业设置的重心不断地向科学与应用技术的领域倾斜。
5.《启蒙之所 智识之源——一位剑桥教授看剑桥》: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怎样哺育无数思想泰斗和科学巨匠,剑桥大学800年之际的思考。
原创力是剑桥学术生活中最受重视的素质之一,也是剑桥长期以来选拔博士生的主要标准。探明新事物,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东西,找到解决老问题的新路子,开拓知识的新“矿层”,这就是剑桥的最高目标。
多种因素激发了剑桥人的创造性:
- 无论一个人想做什么,都会受到尊重。
- 职位和职称相对而言不分高低贵贱;研究与教学之间不存在尖锐的差别;更受重视的是口碑而不是正式职位。
- 非凡的成就可能伴随着羞怯畏葸、糟糕的授课技巧、孩童似的天真、无可救药的自私。
- 一旦成为剑桥某学院的院士,就无需为进一步晋升而奋斗,除非是谋求院长交椅。
- 剑桥创造力的另一个源泉,是专业之间或学科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 大学的核心精神就是好奇,盖因学术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力图答疑解惑。
二、读书
我们通过书籍得到包罗万象的知识,却未必了解关于书本身的知识。
书籍将历史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却常将自己的历史隐藏其中。
书是怎么来的,如何发展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选书、读书?
放假,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6.《古今名人读书法》:不仅是读书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国人阅读的历史,一部国学指导教材。
本书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7.《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爬梳上至春秋战国时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从比兴到正变,阐明了诗言志的中国诗学传统。
因为这本书(《经典常谈》)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 叶圣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