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浩瀚如汪洋大海,随着历史的更迭,文学的类别与形式日益丰富。先秦时期,诗歌是文坛上的巨头,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而我国首部文学作品《诗经》也诞生于此阶段,由孔子编订而成,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后,楚国屈子深受《诗经》的熏陶与影响,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离*》,为后世诗歌体裁的创新奠定了基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汉赋、骈文开始兴起,为文坛增添了不少缤纷的色彩。唐宋两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堪称文学的巅峰时期。
唐诗的文字精炼简洁,韵味绵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宋词长短不一,便于吟唱,在唐诗的基础上完成了质的突破。而后,散文、元曲、杂剧与小说接踵而来,令文坛变得更加丰富与繁荣。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背后尽是世代相传的文学与深入人心的故事,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
我国四大名著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的必读作品,也是中国古典小说史的重要标志。然而,许多人不知的是,我国早期原有六大名著,而如今却变成了四大名著,被删减的两本名著究竟是什么,它们到底为何被剔除呢?
《聊斋志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精心挑选了四部优秀卓越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列为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与《三国演义》。四部著作一经印刷发行,便获得社会大众争先恐后地阅读热潮。
甚至被拍摄成影视部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电视剧。其实,早在建国之前,有两部著作的知名度完全不亚于四大名著,甚至有与四大名著并驾齐驱的态势,分别是《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六部作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同等的分量,被合称为“六大名著”。
《聊斋志异》是由清朝小说家蒲松龄所创作的专门描述鬼怪神灵的短篇小说集。书名中的“聊斋”乃是蒲松龄晚年时期的使用的书屋的名称,“志异”即记录世间的奇闻异事。《聊斋志异》囊括了491篇短篇故事,内容短小精悍,却发人深省。
故事题材丰富广泛,主要描写对象分为人、妖、鬼、狐、仙五大类。大部分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亲身经历与作者的虚构,还有一部分是作者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稍加润色与创新所作,给世人传达独特的意蕴。《聊斋志异》刻画了无数形象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
同为狐女,作者只需只言片语便可将她们的性格与特色区分开来,不会令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婴宁痴憨爱笑,天真烂漫,不受封建礼教束缚,敢于追求爱情与自由。辛十四娘虽为狐妖,却心比天高,从一个任人摆布的柔弱女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女性,最终完成心愿,羽化成仙。
小翠聪明机敏、知恩图报、情深义重,集智慧、正义、真情于一身,在众多狐妖中脱颖而出。“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聊斋志异》的评价。蒲松龄耗费半生精力完成此书,篇篇精彩绝伦,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其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