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故事学到什么,退避三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1 14:13:52

时间回到公元前636年的晋国,当时晋文公重耳终于结束了19年周游列国的流浪生活,而重新回到晋国执政。面对自己离开了19年而衰败的晋国,晋文公一心只想恢复晋国昔日的实力。

为了让周围国家认识到晋国已不是沉睡的雄狮,晋文公首先向身边的曹国这个小国开战,颇有一点*鸡儆猴的感觉。但对志在天下的晋文公来说,他的目标远非如此。攻打曹国只是投下诱饵,而晋文公真正的目标则是当时占据中国南方的楚国。

曹国作为楚国的藩属国,受到欺负后自然向楚国求救,而楚国也不客气便直接选择了与晋国开战。

接下来便是我们所熟知的退避三舍,就是早年间晋文公在外流亡时曾受到楚王的恩惠,对此晋文公向楚王许诺:若将来不幸与楚国交战,我愿意自觉退后90里路来报答您的恩情。现在便到了晋文公兑现自己诺言的时刻。

退避三舍的故事学到什么,退避三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

可领导者时刻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更何况在两国交锋的时候呢,兵不厌诈,就算欺骗他国都在所不辞,何必要为一句曾经的诺言而束缚住手脚。

而晋文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既信守了诺言,同时也没有出卖国家利益,而是将两者变为了有机统一。

于是,在与楚国交战时,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虽然,临阵后退确实会打乱自己的阵型乃至导致士气大跌,但好处也同样存在。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国不仅取得了军事上击败第一强国的胜利,同时在政治上以退为进通过对楚国报恩来向天下证明自己是言必信,行必果之人,哪怕在战场上这样万分危机的情况下也同样如此。

在完成了击败楚国的大业后,晋文公又恢复了曾被自己消灭的曹国,来展示自己无意恃强凌弱的胸襟。

就如同退避三舍一样,让曹国复国也有晋文公切实的利益考虑。如果今天晋国贪图曹国的小利而吞并他,接下来其他的中小国家为了避免被晋国吞并自然都会远离自己,从长远来说这才是更大的损失。

因而放弃眼前这一点既得利益才是更划算的选择,也就是孙子兵法所言的:廓地分利,悬权而动。看似国土应该寸步不让,但在晋文公眼中也可以变得进退自如。

退避三舍的故事学到什么,退避三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从此以后晋国便占领了负责任的大国这一道义制高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其他的诸侯国都来归附晋国,就连周天子也给晋文公红色与黑色的弓箭,示意晋文公可以替天子来征伐。

从晋文公退避三舍大破楚军的故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

发现蓝海方能以退为进

晋文公正是看到了退避三舍与让曹国复国背后更大的利益,才做出了放弃眼前既得利益的反常行动。而蓝海就需要我们拥有更高远的格局方能发现,如果晋国只看到了眼前战争的胜利而没有想到长远的占领道义制高点,是绝不会做出临场撤退90里的事情。

孙子兵法所言“兵以诈立,以利动”

而利同样也有高下之分。眼前的财务收入当然是一种利,而个人的品牌形象则是一份更大的利,谁不愿意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合作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是因为有晋文公在外流亡19年看尽了各国的人情冷暖,因而也磨砺了晋文公过人的政治智慧。正所谓磨难是另一种意义的祝福,是你金之在冶垂直攀登的时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