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律师,还写了畅销书,登上了TED的演讲台,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个个体都包含两种类型的性格,只是其中一种性格占据主导,另一种处于潜意识状态,在必要情况下,潜意识里的状态也可以被激发出来。
就像苏珊•凯恩,虽然在生活中不是一个活跃的人,但并不妨碍她在台上的精彩表现。
就像相声演员郭德纲,他说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内向的人,很畏惧和外界打交道,但是在舞台上,他却有着十分风趣幽默的一面。
同样的,很多外向的人也有着自己内向的一面。
人们普遍认为,外向的人更擅长与人沟通,比如谢娜,就像一个开心果,人缘极好。
但在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在勇气台前,她却展示了不一样的一面,她说自己不太懂怎样和父母沟通,总会自以为是安排一些旅行或者觉得父母会开心的事情。
可见,内向和外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只是看哪个比重更大一些。
内向的人需要从自己的内心获得能量,因而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安静的独处,而外向的人则必须通过与人交往来获得能量。
就像武志红所说,内向是对内向者的保护,外向是对外向者的嘉奖。这两者之间只有区别,并没有对错。
简单粗暴地否定内向性格,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无趣。
4
内向的孩子,更渴望得到理解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发现,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性格差异,是有生理基础的。
也就是说,性格是天生的,强迫改变作用不大。因此,对内向的孩子来说,顺应天性的培养更重要。
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接纳孩子的性格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不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其实都喜欢焦炉、探索和冒险。是由于生理差异,对外向孩子来说刚刚好的刺激,对内向孩子来说就有点多,而过多的刺激会让内向孩子的神经系统不堪重负。
这时候,内向的孩子,就需要通过安静地独处,来进行自我调节,恢复精力。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内向的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接纳他的这种性格,看到他真实的样子,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去改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