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的书籍,官方认定的中国礼仪书籍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19 12:22:34

中华传统礼仪的书籍,官方认定的中国礼仪书籍(1)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礼,是成长为成熟之人必须学习的思想规范。《礼记》作为十三经之一,是一部重要的儒家典籍,它的《大学》和《中庸》篇还被单独抽出来,作为“四书”中的两部经典。它阐明的很多为人之道,在今天仍有借鉴和警示意义。

01 {什么是《礼记》}

中国文化的特质之一“礼”。它的作用体现在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培养民族精神两方面。

《礼记》为古代士者必读之书,是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之美!

《礼记》一书,紧紧围绕儒家的政治理想、治国方略、天人关系、典章文物等展开,多角度、多层次探究礼乐文明奥蕴,阐发其学理与规则,内容广博,题材丰富。其中称引的孔子语录数量很大,而且大多不见于《论语》,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弥足珍贵。

中华传统礼仪的书籍,官方认定的中国礼仪书籍(2)

《礼记》是解释各种“礼”背后的道理的一部著作。“礼”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为中国构建有序的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礼文化源远流长,古有祭祀祖先、神灵的祭礼,有行军、宴饮、丧事等礼仪,有君臣、父子、夫妻、朋友之间的礼节,象征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礼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大经之法,是成就“道德仁义”的主要门径,是教育民众、端正风俗的内在动力。中华文明号称“礼乐文明”,这种基因和需求至今仍然绵绵不绝。

02 {《礼记》的价值}

《礼记》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之一,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价值如下:

01 《礼记》中的许多篇章,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

如《大学》,程子说是“初学入德之门”,朱子说是“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中庸》,程子说是乃孔门传授心法之作,朱子评价说:“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礼运》记载了孔子对实现其政治理想——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的最权威的论述。《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时施教、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等一系列教学原则,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乐记》则是我国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所表述的声、音、乐三分、音乐与政治相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音乐思想,堪与古希腊媲美。《月令》堪称历史上最早的生活指南。《儒行》记儒者的十五种德行。至今犹有积极意义。

02 《礼记》的许多章节,高扬仁爱、正义、爱国、反对不义之政等进步思想,影响深远

如《孔子过泰山侧》,孔子亲闻民众宁愿死于虎口,也不愿亡于苛政的悲惨故事后,发出“苛政猛于虎“的感叹,成为此后中国人反抗暴政的思想武器。《战于郎》讲述了鲁国一位未成年的孩子,在祖国遭遇危难之际,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事迹。《陈子亢止殉葬》,说的是陈子亢坚决阻止其兄欲以活人殉葬的企图:“以人殉,非礼也!”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书中甚至有涉及官德的内容,如《曲礼下》说:“公庭不言妇女。”“公事不私议。”“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马。”要求官员恪守公职,不谈声色犬马之类,无不有益于弘扬正气。

03 《礼记》是难得的文化宝库

书中大量记载了包括称谓、辞令、服饰、家教、尊老、丧祭、教化、礼俗等在内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于我们读懂古书,传承中华文明,是难得的文化宝库。

03 {《礼记》中的成语典故}

【不共戴天】

语出《礼记.曲礼》:“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半途而废】

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博闻强识】

语出《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孤陋寡闻】

语出《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教学相长】

语出《礼记·学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嗟来之食】

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屨,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磋,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特立独行】

语出《礼记·儒行》:“儒有澡身浴德,……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温柔敦厚】

语出《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先人后己】

语出《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心不在焉】

语出《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昧。”

【移风易俗】

语出《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谨言慎行】

语出《礼记·缁衣》:“(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

【美轮美奂】

语出《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温文尔雅】

《礼记·文王世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文治武功】

语出《礼记·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行远自迩】

语出《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一成不变】

语出《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师道尊严】

语出《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明辨是非】

语出《礼记·曲礼上》:“失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瑕不掩瑜】

语出《礼记·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04 {《礼记》精选}

《礼记》文风清丽,朗朗上口,可读性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许多格言、警句、炼语,都源出于此书。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不能令骄傲滋长,不能放纵*,不能太志得意满,享乐不能无度。

魏征曾用这句话来劝谏李世民,帮助成就了一代贤君。此话乾隆曾御笔提来,时时自省,以矫骄妄。这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也是一剂良药。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

在富贵中而知礼好礼,就不会娇奢和淫逸,在贫贱中而知道知礼好礼,那么心志就不会怯懦迷茫。

无论处富贵还是处贫贱,只要能知礼好礼,就会守住做人的底线,自我约束。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礼,所注重的是有去有回。施与恩惠却没得到回报,不合礼数;得到恩惠而不给予他人报答,也不合礼数。

人处在社会中,人际交往之道不可不知。礼尚往来,有来有往,良性循环。礼尚往来,所给予的恩惠本身是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礼之来往的行为本身。正如《诗经》中所言:“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加强自己的学习。所以说,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的道理,最早由《礼记》阐明,至今仍有启发意义,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理念。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礼记·中庸》

别人一次能,我学一百次;别人十次能学会,我学一千次。若真能做到这样,即使我天资愚钝,也能变得明智;尽管柔弱,也能变得十分强韧。

笨鸟先飞,不进要有先飞的觉悟,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和耐心。勤能补拙,后天努力,可补天资之不足。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一个人自己学习,却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浅薄,见识短浅。

在与他人的交流、切磋中才能提升自我,闭门造车往往难有进步。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

君子言行谨慎,不让自己有不道德的行为;重视仪容的严整,不在人前乱了神色;出言慎重,不在人前说不该说的话。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对自己喜欢的人,要能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也要看到他的优点。

与人交往,容易因个人喜好而对他人产生偏见,是人的本能反应。但理性的做法是,尽量摘取有色眼镜,以客观的态度看人,才能正确评价一个人。才能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发现其优点和不足,让他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礼记·坊记》

有道德的人注重做实事,而不夸夸其谈;品德较低的人说得多,却是行动的矮人。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礼记·乐记》

德行,是本性的端正;音乐,是道德的光华。

德,是内在的品质;乐,是外在的形态,乐是德之外在体现。内心有德,以乐为外饰,更加润色与彰显。《礼记·乐记》中认为,古之圣王制定礼乐,不是为了娱乐、追求满足声色耳目的*满足,而是有教化之用,为了教育百姓分辨美丑善恶,走符合正道的正途。

中华传统礼仪的书籍,官方认定的中国礼仪书籍(3)

编辑 LGQ

整理自共产党员、人民日报、微言教育、光明日报

共青团崇州市委员会新媒体矩阵△

中华传统礼仪的书籍,官方认定的中国礼仪书籍(4)

崇州少先队员追寻红色记忆,聆听抗美援朝抗战故事

“州州伴你行”第38期丨在崇州,遇见现实版“向往的生活”

“州州伴你行”第39期丨你知道吗?在崇州的各个角落都藏着独一无二的“盲盒”

点分享

中华传统礼仪的书籍,官方认定的中国礼仪书籍(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