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不需读太多的书,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读太多书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20 22:05:22

4、在阅读中寻找一个更出色的自己

我讲了那么多必读的书之后,一定要强调一点,在阅读过程当中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什么意思呢?一个欧洲的心理学家讲,人有好多特殊的心理结构,你的心理结构和你的家人心理结构是完全两回事,心理结构也是不能遗传的,很奇怪。

举一个例子,同样是法国小说,有的人特别喜欢雨果,有的人特别喜欢巴尔扎克,完全不一样,可能你家人最亲爱的朋友,正好和你喜欢不一样,就表示你们两个人感情很深,但是心理结构不一样,阅读的心理结构不一样,一点不影响你的友情,不一样才好,所以你在找书的时候,其实在寻找你的心理结构

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不喜欢那本书呢?为什么他和我喜欢不一样,理由是你们的心理结构不一样。你们在寻找同构关系,你在茫茫大海当中要寻找你的一个风帆,你在茫茫人海当中寻找那个高贵的自己。

我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雨果,雨果每一本书我都读过,这样的话对我提高很大,我为什么会喜欢他?因为我的心理结构和雨果是靠近的,他已经死了那么多年,他很伟大,我就顺着这个心理结构的绳索慢慢往上爬,慢慢靠近他,这样的话我就被提升了。

我不能去抓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往上爬,有的书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要让自己生命往上爬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绳索不属于我。希望大家记住:找书其实是找自己,找一个比今天的你更出色的自己

真正聪明的人不需读太多的书,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读太多书(9)

我再举几个小例子,有一次到新疆去,有一个和我同岁的写散文的人叫周涛,他在机场等我,我其实一开始不认识他,他在机场等我的时候就说,秋雨,我有一个感觉,你喜欢雨果。我马上说,《九三年》。我们两个就抱在一起,从此成为最好的朋友。

完全素昧平生的人,他从我文章当中知道我喜欢雨果,而且我可以断定他也喜欢《九三年》,抱在一起就成为很好的朋友。几句话,只不过是一个法国的死了很久的老作家而已,就这么一讲,我和周涛的生命结构,心理结构有靠近,在那里就找到了自己的一部分。

那个最好的书,大家都说非常好的书,你看不下去不是因为你不行,是强扭的瓜不甜,这个就像谈恋爱一样,两个人都好,但是没法过在一起。如果不喜欢这个大作家,硬看,不仅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这个大作家。你让一双陌生的眼睛在扫描着他花了心思写的文字,是不是有点对不起他。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我刚才讲的所必须的,在一年里面可以读完的东西之外,其他书绝大多数都要根据你自己的心理结构来选择。你如果觉得完全不太看的下去的书,不要紧,放下不看,说不定过了一阵,你喜欢也有可能,说不定过了一阵不喜欢也有可能。

我后来感觉随着我的成长,不太喜欢雨果了,不太喜欢的原因不知道,他曾经让我喜欢过我很感谢他,但是随着我对中国文化的深入,随着我自己年龄增长,我就不喜欢他的异论,不喜欢他过于夸张的描述,我是摆脱他,更好找到了自己,我更喜欢其他的作家,这里面很难推荐

真正聪明的人不需读太多的书,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读太多书(10)

5、一个人的阅读量不用太多

在过去出书很艰难的时代,这个人写的书能够成名,能够成为大家推荐读物的话,他的生命和他的作品一定比我们更高,更伟大,所以你能够喜欢,这样你的生命就完成了一个飞跃,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反复跟年轻人讲这样的意思,你要记住,有一个比你今天的生命更精彩的自己,有待于走过去。如果你不走过去,你就玷污了你的生命,玷污了你的名字,你本来应该更精彩,那么怎么办呢?

怎么走过去呢?找书,可能五个法国作家再加三个美国作家,可能更靠近你,那你就加,加到最后你觉得有点超越他们了,那你就更精彩,不是写作水平,是心理建构,所以阅读是品质生活非常重要的一点。

讲到这里,最后需要说这个话了,你读的最必要的书不多,后来的书是根据你的心理结构选择的,所以整体说来,你读的书不会太多。一个人其实阅读量不用太多。

一个人其实阅读量不用太多,在这一点上,我可能要和很多老师们讲的话相反了,不盲目看很多书的人才是聪明人,才是优秀的读书人。整天读书的人是不好的,我非常烦戏马上要开场了,他还假装在看书。到处都要装着特别喜欢看书的样子,这不好。

精彩的书和你的心连在一起,在特定的场合会背一些诗文,不背也可以,书就在你心目当中,不要装着非常非常爱书,装出来的样子,其实我反而觉得,你可能和书的缘分还浅了,你需要显摆。

所以在读书的问题上就像人一样,也要减肥,为文化做减法,是我这些年不断在提倡的,只有减才有选择,只有选择才有你思考的可能

真正聪明的人不需读太多的书,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读太多书(11)

中国文化为什么现在越搞越庞大,越搞越使得很多文化人都觉得搞不清了?太胖了,要减肥,它身材没了,中国文化显示出身材,现在整体上不行了,就靠我们自己,让我们的学问有身材,让我们所读的书不要生来就读,开卷有益,不对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生命程度和结构程度来读。

读到一定程度,我可以非常高兴地说,我喜欢的书已经读完了,我以后读的比较少了,我可以多思考、多写作了。美国作家辛格讲,一个人总有一段时间是想的写的比读的更多。

我当时年轻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很奇怪,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读书吗?后来随着我自己年纪大了以后才明白,只要你年轻的时候打了基础,到后来你确实是看得更多,想得更多,看是看风景、看社会,而不是看书了,书反而读得不多了所以我相信一个非常聪明的阅读者,到最后他读的量是很少的。

我很欣赏钱钟书先生和他的太太杨绛他们家里面不放书,只是借书看看,家里没有太多的藏书。我相信读到一定时候,不要以书作为展览,不要以书作为自己的摆设,不要这么来,要认认真真把*在自己的心底,化做自己的生命。

我们要通过阅读来挽救自己,让阅读变成比较严谨的一件事情,不要在假阅读和烂阅读当中浪费生命,我们要找到最好的书目,每个人都要读,在这个书目之外更需要发挥自己的爱好来寻找,找到我们生命通向伟大的缆绳。

记住和你有关的缆绳没有几条,不要以为每一本好书都是你生命的缆绳,不是,你生命的缆绳需要在图书馆的书库里面认真地寻找,寻找寻找,你总会抓住一条两条,慢慢往上爬就有可能走向伟大。同时记住,阅读很重要,但阅读的结果不是整天地展示,整天地显现,如果这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的读书人。这也不是好的品质。

真正聪明的人不需读太多的书,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读太多书(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