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背景概括,荷花淀的社会背景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5-23 07:33:55

在中国抗战史上,英雄的雁翎队用自己的青春、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民族赞歌,与此同时,雁翎队的传奇故事也成就了一批以抗战为题材的优秀文学和影像作品。

提到记述雁翎队的优秀文学作品,首先要说的便是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

◇重温经典

孙犁

荷花淀(节录)

荷花淀背景概括,荷花淀的社会背景(1)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水生的女人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于是这几个女人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现在你知道他们到了哪里?”“管他哩,也许跑到天边上去了!”她们都抬起头往远处看了看。“唉呀!那边过来一只船。”“唉呀!日本鬼子,你看那衣裳!”“快摇!”

小船拼命往前摇。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

后面大船来的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就在她们的耳边响起一排枪声!

整个荷花淀全震荡起来。她们想,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一准要死了,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渐渐听清楚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荷花变成人了?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就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但是那些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

妇女们带着浑身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去了。

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冒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的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她们:“你们干什么来呀?”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战士们已经把打捞出来的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准备转移。一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

“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似的海里。

◇创作背景

作品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荷花淀》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白洋淀农村妇女形象,向我们展现了以雁翎队为代表的冀中军民英勇抗战意识的觉醒和团结一心抗击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美如画卷的白洋淀和顽强乐观的雁翎队,赋予了文章清新、明快的写作风格,使孙犁的小说具有了“诗体小说”的美誉,同时,这篇小说还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开山之作。

荷花淀背景概括,荷花淀的社会背景(2)

雁翎队队员

在记述雁翎队的作品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徐光耀在1958年创作的文学经典《小兵张嘎》。孔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穆青的《雁翎队》,李永鸿的《红菱传》等作品,都塑造了雁翎队队员的英雄形象,反映了白洋淀人民火热的斗争状态。

在战争的残酷和沉重之中,那些头顶荷叶、潜伏在茫茫芦苇荡中随时准备出击的雁翎队队员,赋予了文学作品一种特殊的质感,使作品中洋溢着抒情的美感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时,这种美与恶的对比,也更加揭示了日寇的凶残和抗日军民的可敬可爱,并在无形中为文学作品增添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党史链接

“水上飞将军” 雁翎队

1938年,日本侵略者几乎侵占了整个华北,美丽的白洋淀也难逃日军的践踏,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起白洋淀人民奋起反抗。为镇压当地的反抗,日军于1938年秋以“献铜、献铁”为由,强迫当地猎户交出土枪土炮,这对以渔猎为生的猎户来说,等于掐断了他们的生命线,猎户们十分愤怒。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安新县委委派三区区委*徐建、区长李刚义赶到猎户集中的大张庄村,召集猎户揭露日军收缴猎枪的阴谋,号召组织抗日武装。当场有22名猎户报名,并自带枪排、大抬杆、火枪参加了三区小队,最终,他们被组成一个班。

雁翎队的名字就和这种枪有关。这些战士大多是打猎世家,对枪的性能非常熟悉,为了防止枪膛内的火药受潮,他们便在火眼和枪口插上雁翎。由于长期围雁打猎形成的习惯,他们的排子船在淀面行驶时往往呈现“人”字形,就像群雁在空中飞翔时的队形。

荷花淀背景概括,荷花淀的社会背景(3)

1940年夏天,经中共安新县委批准,雁翎班从三小队独立出来,时任中共安新县委*的侯卓夫,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雁翎队。

当时,雁翎队看到日军经常开着汽船在淀上肆无忌惮地扫荡,摸清敌人活动规律后,雁翎队便决定打掉它。

1939年秋天的一天下午,雁翎队早早埋伏于芦苇丛中,当敌人的汽船驶入包围圈,队长大喊一声“打”,两边的“大抬杆”一齐开火,顿时硝烟弥漫,*声震天,敌人纷纷落水。这一仗,雁翎队初显身手,打死敌人20多名,缴获步枪20多支、子弹4箱、机枪一挺。雁翎队一战成名。

到1942年,随着冀中广大军民的积极参与,雁翎队和当时的三小队发展到150人。眼看雁翎队的势力不断壮大,敌军便环绕白洋淀修筑了38个岗楼和碉堡,妄想遏制雁翎队的活动。不料,雁翎队以攻心为上,巧妙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分化瓦解、里应外合,接连端掉了敌人一个又一个岗楼。

雁翎队的战绩被党中央所了解,*曾经很形象地赞扬白洋淀雁翎队是“荷叶军”。

“天当被,地作床,芦苇是屏障。喝的淀中水,吃的人民粮!咱是人民子弟兵,打败鬼子保家乡”“雁翎队是子弟兵,白洋淀百姓最欢迎。群众是水他是鱼,鱼水相连骨肉情”……至今传唱的诸多雁翎队歌谣,抒发了人民群众和雁翎队的鱼水深情。

风景如画的白洋淀上,留下的不仅是一段段抗战传奇,更是中国军民保家卫国的英雄史诗。 (河北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