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生活,是第一位的》,汪曾祺
写作要练笔,这是常识,但练什么,却无甚共识。汪曾祺是散文高手,文笔朴实无华,但又有趣得很。这本书收录了汪的演讲、座谈和创作心得,就像听一个毡帽老头儿和你拉家常,冷不丁几句慧言慧语,让人大呼透彻。
书中珠玉甚多,什么“未经人道语”、练笔四字诀、文气风格乃至对沈从文的回忆,无论读多少次仍不解渴,我只好把它当成枕边伴读。
8、《翻译乃大道》,余光中
只看书名估计你得懵——翻译跟写作何干?余在书中这样概括了书的由来:“我常常改的不是学生的翻译,而是中文。”这本书的确被低估和误解,披着英语学习的外衣,却是写作者的沧海遗珠。
本书收集了余光中的22篇评论,主题只有一个:排“恶性西化”的文毒,重拾地道优美的汉语表达。例如翻译腔、欧化长句、被动句的滥用,就连“的”字如何节制,余都非常耐心地用例句去掰文病。读之神清气爽,药到病除。
非虚构:真实的魅力
9、《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马克·克雷默、温迪·考尔(编)
这本书在写作圈和新闻界都享有盛誉,作者都是来自普利策奖、奥斯卡奖、艾美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的众多得主,其中不乏盖伊·特立斯、戴维·哈伯斯塔姆等非虚构创作先驱和大咖。
本书最难得的地方是“故事优先”和“不说教”,把艰涩的知识点包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不仅对专业创作有参考价值,对大众写作也有营养。
人物写作:用对话赋予生命
10、《如何创作炫人耳目的对话》,詹姆斯·斯科特·贝尔
人物是故事的灵魂,而最能赋予人物生命的,唯有对话。然而,很多人对对话的理解相当随意,结果让人物在本该紧凑的情节里闲唠嗑了。
这本书提出了两剂药——议程与冲突。人物一旦开口,便在追逐着某样东西,而且在过程中不断制造冲突。“这正是对话炫人耳目的重大秘诀”。
| END |
*本文系“叶伟民写作”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