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许许多多养花人头大的季节。更是一干如个人这般业余鲜花爱好者,确切说是外行者头大的季节。
眼见新收到的绣球第二天便憔悴的有如标本一般,让人心疼无比之余,剪枝、破口、深水插枝、反复喷水等各种方法悉数尝试一遍,却都毫无效果,赶紧上网搜急救方法去。按高人指点的,以多张面纸将花束团团围裹,喷足清水后,外罩塑料袋以防水分外泄,果然次日便精神起来。
长出一口气后才想起,以前参加插花活动时曾听花艺师提到过这个方法,但是为什么遇到问题时全然忘记了呢?
这里,让我想起一个被人们讨论已久的话题,看过的书总是记不住,肿么破?个人此番抢救绣球的经历或许能从侧面回答这一问题。
同样的,明明之前便听人说过操作方法,事到临头,为什么会想不起来、置之脑后呢?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绣球,所以在听到相关信息时大脑直接选择了无视,甚至于在之后收到绣球时也没有第一时间想起来。
简单说,就是我们的大脑自动将这条信息丢进了‘与我无关’的文件柜里,直接对其开启了‘尘封’模式。
毕竟,人们大多都是只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感兴趣,就像我从不会对大街上的豪车广告多看一眼一样,反正现在也买不起。
想想看,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每天接触的海量信息,早就要令我们的大脑累到爆炸了。而之后这条信息是如何被唤醒的呢,因为被用到了。
不得不说,人类的大脑比世界上设计最精密的器具还要精密千倍。
或者说,我们的大脑正是经过这一次次进化升级,人类才能创造出今日之世界。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在我与绣球有过接触后,确切说,是真正面对了绣球缺水的问题后,一直埋在脑海深处的这条信息才被唤起,徐徐浮出水面。
于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了。当事人对于绣球不能缺水,绣球的正确养护等知识有了进一步深入认识,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而且,经过此次事件,我便比只看过一本《鲜花护理方法大全》一类理论书籍的人,对于绣球的认识,要直观、深入的多。而那些只看过《鲜花护理方法大全》,却没什么料理鲜花经验的读者们,也多半会在不久之后便将书中内容忘的一干二净。
如果将这个道理引申到阅读上面,我们便可以总结出来,为什么我们在看完一本书后总是记不住呢,大抵都是因为以下两点。
1、为什么记不住,因为你选错了方向
为什么一本书读过就忘,很有可能是因为书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毫不相关,无法应用。
因为用不上,所以看过不久就忘。然后再看,再忘,形成一个完美闭环。直到年底盘点全年阅读情况时,才恍然发现,噫,原来我居然还读过**啊。这一点,包括并不限于我们不熟悉的那些领域,还经常体现在畅销书的阅读上面。
譬如说吧,某本书,因为大家都说好/在读/在晒/在聊,某位名人/大V/领读人倾力推荐,全力点赞,让你深刻感觉到,没读过这本书,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于是果断入手,看了三天,看不下去,遂弃。
过了几天,看了几篇励志鸡汤、书籍推荐后,又拿起书来读,后来果断读不下去,又弃。
如是往复数次,终于有一天,你有如受刑一般将此书看完,于是专门选在做了一个新款美甲后那天,捧着书各种角度拍了九连图,写了一段感动自己的阅读宣言发朋友圈,虽然一多半抄自推荐前言和作者后记,但这并不妨碍朋友同事们大力点赞。
不过好景不长,过了一段时间,你在收拾屋子时无意间在某个角落看到这本书,拂去封面上薄薄的尘土才看清书名,觉得似乎有些印象。翻开一看,书中内容早已经全部忘光,感觉和新书一样。
是的,没错,笔者就是经常亲身演绎上述情景的一个活生生的范例,区别只在于我从不发朋友圈而已。
以个人情况为例,举凡各种经营管理、企业运营类图书,无论如何鼎鼎大名,我的阅读记录也总是重复着借过、看过、忘过三部曲。
忘的多了,自家也总结出些个人规律人。为什么总会忘记?因为书中场景同日常生活离题万里。一位企业家看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可能读到会心处会感动落泪,不能自己。但我等普通员工看完,多半看得一脸茫然。
所以,这种陌生书籍,即使勉强读完,没两天便忘得彻底,也是应有之义。
对于我们所不熟悉的世界,人们通常会进行习惯性的抗拒与无视。所以,在阅读这样事上,我们最好还是量力而行,顺应人性。
何谓量力而行、顺应人性?个人建议是找自己感兴趣的读。
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感兴趣,并非有大咖推荐等光环耀人,让人产生兴趣那种兴趣。而是真心对这个领域、对这本书感兴趣,会在拿到书以后便迫不及待看起来,一口气读完那种真正的感兴趣。
2、为什么记不住,因为你没有知识储备
除了要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图书,还有什么关健因素会影响我们的阅读效果呢?
这里请允许我举一个很LOW的范例,姑且将其称为八卦读书术。比如说,比如说某天某八卦媒体又拍到谢霆锋和王菲在北京某家麦当劳约会,两人举止亲呢,相互喂食,羡刹一群围观的单身狗云云。
这样的新闻,如果是一个一直关注娱乐八卦的读者,看了以后肯定印象深刻,感慨多多。但如果是一个从不看娱乐新闻的人呢?
他看了新闻以后可能会有的反应是,这两个人是谁?他们干过什么?为什么在一起吃个麦当劳会引起这么大反应啊?
在没有搞清王菲、谢霆锋、张柏芝之间的复杂关系之前,估计看新闻的人除了对于两个明星去吃麦当劳被拍到这事儿有一定印象外,没有什么别的感觉,而当他的脑子里涌入更多新消息后,便妥妥将这件事忘掉了。
原因无他,当事人知识储备不足,以至印象不深,理解不到位,于是最后导致这条新闻看了没多久就被忘掉了。
而对于那些对港台明星八卦新闻如数家真的人来说,这条消息只是他所记住的若干娱乐新闻中的一条,因为有之前雄厚的知识基础,再记住一条新的真是毫无难度。
但这对于从不接触娱乐新闻的人而言,则不是一般的有难度了。
于是,说到这里,问题来了,这与读书有何关系呢?
在学外语这件事上,我们都知道,如果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要想再做进一步提升,相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要容易的多。
这就像之前说的娱乐新闻那个范例一样,在一定基础上记住新八卦,比对明星八卦一无所知的基础上记住新八卦要容易的多。
读书更是如此,一个做菜多年的主妇,看一本烹饪书,无论是阅读的速度,还是记住的内容、应用的深度,都要比一个从未做过饭的厨艺小白强的多。
举个实例,我前几天看食评,有篇描述某日本米其林餐厅的文章中提到某道招牌料理中醋冻的做法,据说是由日料名家小山裕久想出来的,将醋做成醋冻的形态,可以让醋在口中慢慢溶解,保持酸味在口腔中停留较长一段时间。而如果直接用醋,醋味很快就会在口中消失了。
看过之后便觉得,㘈,这位妹妹看起来好生眼熟,啊不对,是这位大厨的名字好生熟悉。再一查记录,果然,一年多前看过他写的《日本料理神髓》,当时还很认真的写了书评,今日相见,真如是久别重逢的一般。温故而知新这句古老箴言,在这里以一种新的方式进行了呈现。
这种新旧碰撞出闪亮火花的事情,对于任何一个在读书方面有些许经验的人来说,都是极常见的。
在经历过多次同款美好相遇后,我们的阅读数量不断增长之余,阅读质量也会不断提升,对于相关领域的了解也会不断深入,令人成就感满满之余,对于阅读这件事也会更感兴趣,一个完美的闭环由此形成。
所以,我们要想在阅读这件事上真正有所收获,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与自身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向去阅读,才能读的进去。才能保证自己读完、读好一本书,并能在阅读后将书中内容真正应用到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温习并印证书中的内容。而不必硬要人云亦云的按照某某榜、某某人的推荐去读书。
其次,我们应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领域来读。这样不但可以提升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知识量,还能尽量多的了解并掌握书中的知识内容,真正把一本书读通、读懂、读透。
也只有充分做到上面这两点,我们才更容易将一本书读的完、记的牢、用的到。能够真正实现读以致用,并在应用中进一步巩固书中内容,同时对此书有了更充分认识与感悟。达到将一本书读薄之后,又将一本书读厚的效果。真正将一本书中的内容记在大脑中,读到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