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逝世后,内山继续奔波,推广普及鲁迅作品;战争结束回国之后,担任日本中国友好协会首任理事长,为推动民间友好鞠躬尽瘁。内山完造在战后还为鲁迅家人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续写篇章。1956年,鲁迅遗孀许广平为出席禁止原子弹世界大会访日期间,原本计划在顺访福井时祭拜藤野先生墓。由于连日活动导致过度疲劳,许广平只好委托内山完造代为祭拜。内山不负所托,在藤野的墓地前朗读了许广平的信。这对于没有看到“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鲁迅和念念不忘“中国是将文化教给日本的先生”的藤野严九郎的在天之灵应该是一个极大的籍慰。
靠着民间的力量,1960年仙台建立了“鲁迅之碑”,1964年福井县建立了“惜别”碑。
靠着民间和政府的双重努力,通过以民促官,两国终于在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两国*的手握在了一起。
鲁迅的家人一直没有忘记对藤野先生的纪念和与藤野先生后人的联系。夫人许广平自不必说,长子周海婴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来,鲁迅的长孙周令飞接过了接力棒。
1980年,在藤野先生出生地芦原下番,建立了周海婴题写的“藤野严九郎碑”。因为这层渊源,藤野先生的故乡芦原町与鲁迅的故乡绍兴市还结为友好城市。鲁迅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友情通过这些渠道和形式薪火相传,成为佳话。
2009年,在鲁迅写下《藤野先生》的厦门大学,鲁迅的长孙周令飞与藤野严九郎的孙子藤野幸弥的手也紧紧握在了一起。
2017年内山书店100周年之际,在上海举办了纪念活动。在上海内山书店旧址前,《人民中国》见证了内山完造的侄子内山篱与鲁迅的长孙周令飞的历史性握手。
由鲁迅所开拓的,中日之间的个人友谊在新时代里还在不断地延续,给未来带来希望。
重温《藤野先生》在今天有着特别意义。
首先,这篇文章开将中日间个人友谊文本化的滥觞。20世纪初叶,许多中国文人东渡,但将与日本有识之士之间的友谊以文字记载下来并激励后人者,鲁迅之外并不多见。
其次,鲁迅又是20世纪对外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中国与世界故事的先驱。鲁迅的小说与散文使得中国现代文化首次被世界所主动介绍,流传,开中国现代文学走出去之先河。
第三,鲁迅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关注所体现的人类情怀,以及他和藤野先生之间的惺惺相惜,超越时空,为我们今天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人文高度。
中日友好的基础在民间。尽管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不少问题乃至困难,但人民之间加深了解,守望相助,相向而行的愿望有着深厚的基础。不论是“三一一”大地震时中国人民对福岛灾区的无私帮助,还是在去年新冠疫情初期来自日本“风月同天”“武汉加油”的鼓励,都表明了中日两国同舟共济的可能性。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在即将迎来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时间节点,在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背景下,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故事将激励我们坚定地推进人民友好,满怀信心地开展人文交流,推动中日关系进入全新的境界。
(文:王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