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人生还深度解析,无人生还电影大结局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06 10:20:22

2019年上映的《利刃出鞘》,截至当前,在豆瓣仍然保持着8.1的高分。如今《利刃出鞘2》上映在即,这让“暴风雪山庄”的老模式,又一次新鲜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无人生还深度解析,无人生还电影大结局(1)

我们来假设一个故事,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小岛、度假酒店、森林等等。一群人被困其中,他们是千丝万缕的关系者,亦或者完全互不相识。一场暗*、复仇、寻财的冲突事件猝不及防地发动。人人惊恐不定,找寻凶手,亦或者不可名状的真相。

你是否会感到熟悉?

这就是经典的暴风雪山庄模式,这类故事往往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一群有利害关系的人物,一场危机四伏的事件……观众会以旁观者,或者代入某个角色的方式,去发动智慧,寻找真相。

两部《利刃出鞘》当然不是什么首创,更不会是故事模式的终结。我们倒是能趁此机会,推荐几部精彩的暴风雪山庄模式电影。

考虑到这是深受喜爱的亚类型,资深影迷无需纠结,以下多为入门级电影。

01《无人生还》,1945年

电影无人生还深度解析,无人生还电影大结局(2)

《无人生还》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长篇小说。这位被读者亲切称为“阿婆”的推理作家,创作了无数经典故事和人物,也创造了若干经典的叙事模式。

在影视化这一方面,是top级的存在。

在封闭背景下的极端故事类型上,《无人生还》具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它甚至被看作这个模式的鼻祖。

故事的主线很简单,8位素不相识的人,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一座孤岛。在封闭背景下,故事中人一个个莫名死去。观众被放置在和主要人物一样的视角,焦急地推测和寻找,渴求找到凶手和原因。

电影无人生还深度解析,无人生还电影大结局(3)

2015年版本

放在今日看,这个故事略显简单,即便是最终揭露的凶手,也无非是个人的私刑正义。

阿婆的厉害,是布置出无数个烟雾弹,更交代出每个人都有原罪的暗示。

就好似片名一样,之所以寻找凶手会如此困难,是每个人都有着某种黑暗经历和企图,即便是观众也不能置身事外。

《无人生还》曾被无数次改编为舞台剧、影视剧,这里推荐较早的1945年的版本,更贴近原作。我也推荐2015年的英剧版,那部迷你剧做了一些现代化的改编,补足了因创作年代带来的隔离感。

02《心慌方》,1997年

电影无人生还深度解析,无人生还电影大结局(4)

相较于《无人生还》的年代感,《心慌方》则更容易令今时的观众感到亲切。

你能看到的几乎所有后来的密室类电影,都能从《心慌方》里找到蛛丝马迹。

它就像是母体似的存在,给予后来者极其丰富的素材。

《心慌方》的设定极简,一群身份迥异的人,被困在一个个Cube里,在寻找生路的解谜游戏里,人们彼此猜忌、利用和残害。

极简的背景,放大了人与人的关系,它是如何萌发、组织、发展和变化,观众甚至能从中解读出,人类社会关系的演变方式。

Cube仅是谜面,人与人关系,才是揭露谜底的答案。

实际上,令人回味的密室类故事,值得反复咂摸的经典作,无一不是聚焦于展露人性的复杂。

03《致命ID》,2003年

电影无人生还深度解析,无人生还电影大结局(5)

假如说影像化的封闭背景,在现实世界的呈现往往是具体的密室、孤岛、山庄等等,那么《致命ID》就把它拓展到主观世界了。

“精神分裂”并不是鲜见的母题,《致命ID》走了条极端的路。

一位精神分裂者的大脑,即是一个封闭环境,若干个分裂人格的冲突,恰恰是一座“脑中暴风雪山庄”。

《致命ID》在类型创作上,谈不上多新鲜,它就是误导观众,再一次次给出新的解释,反转再反转。

但有趣的是,导演以精神分裂者的脑内世界为背景,把这一切影像化了。

把故事架构方式,给它抽象出来,就是我们常会碰到的“某种犹豫”,就能被展现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04《恐怖游轮》,2009年

一位单身母亲,与一群朋友乘坐游艇出海,结果凶*事件频发,并且走向了超自然的困局。

《恐怖游轮》有趣的地方,是利用了观众对“暴风雪山庄模式”的熟悉。

导演先建立一个封闭空间,即是“游轮”,然后再一步步揭露出,真正的困局是“时空轮回”。

在轮回中,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动机。

当观众在揭密环节,拼凑出完整的故事后,才发现这是个西西弗斯式的密室。

所谓“我*死另一个时空的我”,很容易唤起普通人的共鸣,就好像我们曾希望“过去的我”,不要做出某种选择,就是后悔情绪。

05《禁闭岛》,2010年

电影无人生还深度解析,无人生还电影大结局(6)

《禁闭岛》的故事,是融合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两个起点,设计了两层密室。

主线故事的密室,是一座关押精神病患者的小岛,小李子扮演的警探,在这座孤岛上寻找一起案件的真相。

这座小岛处处显露出诡异,但观众跟随男主角展开故事,才慢慢发现另一层密室。

那个展露在观众面前的孤岛,实际是男主角的精神世界。

从某种意义上,《禁闭岛》更深一层地揭露出“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本源,它也遵循了人类创造故事的方法。

我们会幻想极端场景下,去发生什么极端故事,而封闭密室类的背景,是为了将现实场景的复杂性,最大限度地简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封闭密室类的故事,人们总是有更激烈的想法,做出更极端行动。

这是“电影揭露电影”的那类神作,就好像希区柯克的《后窗》,是以一个窥探式的故事,揭露出“观众与电影”的互动关系。

《禁闭岛》只是伟大的老马丁一部类型作,却是我最喜欢他的作品之一。这种喜欢不只是制作层面的,更是老马丁之于密室类电影本质的解读,它是那种解释“电影是什么”的作品,有着扩宽类型的开拓性。

时至今日,“暴风雪山庄模式”仍然有着穿越时代的吸引力。几乎每隔一两年,这个亚类型片种又会换发活力,并且在海量的历史作品之上,给出一些新意,让这个类型不断拓展,更加丰富。

电影是个幻象,也是个游戏,在极端密室背景下,观众与人物都只能获取到片面的信息,需要竭力拼凑出完整的真相。

要我说,解开谜题,寻找答案,本来就是真实人生的主线。或许,这也是这个类型历久弥新的原因吧。

半辈子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