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志先生
摘录:
你记住一句话: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1954年8月11日午前,傅雷夫妇给孩子们的信)
感想:
第一印象对他人来说是深刻的,也是最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大部分人都是依据自己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作为评定,甚至以点带面,直接否定他人。
人是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对于青年来说尤其如此,但也极大概率无法避免长辈们的指责,诸如“忘恩负义”“无所事事”等负面形象。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60后觉得70后无担当;70后觉得80后是垮掉的一代;80后觉得90后是无担当的一代;90后觉得00后是无法理解的异次元人类。
实际上,这是因为大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从宏观来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还有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充分显示了每一代人的担当,中国人从不倒下也从不屈服,只是科技在变,社会在变,担当的形式也发生着变化,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中国从不存在垮下的一代,中华文化五千余年,璀璨的历史是每一代中国人奋勇拼搏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从微观来看,对于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同理心,不要由于某一点就轻易的否定他人的全部,“心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道理大家都听过,但更要理解和实践,要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看待问题,不拘泥于形式,这样自己才能够成长,不固步自封,否则将失去进步和自我进化的可能性。
来源:*莲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