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风声这本书的感受,柳林风声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6-23 11:26:31

提起《柳林风声》这部著作,只能说,这位奶爸真的很牛X。他可以说是所有奶爸的典范,这个人就是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

柳林风声这本书的感受,柳林风声这本书的读后感(1)

关于这本书的形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格雷厄姆四十岁才结婚,婚后有个儿子叫阿拉斯泰尔。和所有人一样,中年得子,格雷厄姆格外在乎,把他看作心灵的知己。从孩子4岁起,每天晚上他都会为孩子讲一小段非常动听的动物故事。在孩子去海滨度假时,格雷厄姆就接连给他写信接着讲一只蟾蜍的历险故事。这些信,后来成了《柳树间的风》的蓝本。而这本书最早发表于1908年。

《柳林风声》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小说,文笔典雅,描写细致,富含哲理。书中塑造了几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胆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热情好客、充满浪漫情趣的水鼠,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的老獾,喜欢吹牛、炫耀、追求时髦的蛤蟆,敦厚老实的水獭——他们生活在河岸或大森林里,有乐同享,有难同当。

柳林风声这本书的感受,柳林风声这本书的读后感(2)

看到这些,我们尘封已久的内心是不是觉得有些狂喜?毕竟,口罩氛围下,居家生活还是有不少的尴尬,朋友之间,由风面聊天,转化成打电话或者在社交平台上的互动,沦落为最后在朋友圈里的点赞。

社交距离,至少保持一米线,原来的亲密接触,现在变得有些遥远。

成年人真的很辛苦,不论是坐在火车站流泪的大叔,还是在地铁站嚎啕大哭的妇女,很多人在寂静的夜里,内心涌动的感慨,如同郑智化《水手》里唱得那样“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总是拿着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骗自己……”

柳林风声这本书的感受,柳林风声这本书的读后感(3)

痛苦虽然只是暂时的,但并不影响我们去拼搏去奋斗去谋生,这个时候,我们做不到给自己家的“宝宝”讲故事,倘若打开手边的《柳林风声》时不难发现,鼹鼠怎么看,都像是住在内心的那个理想的乖孩子。而河鼠,则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益友,成熟善良、善解人意,真诚友好,乐于助人。而蛤蟆无疑是叛逆的代表,不正是青春期的“神兽”吗。狗獾,有点像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一辈”。

成年人的苦,是莫名的。有很多时候,很多家庭的“无名之火”贯穿了整个生活,一言不和就乱发脾气,而根本原因是,因为背负了太多的*,已经彻底背离了自己的童心。

柳林风声这本书的感受,柳林风声这本书的读后感(4)

我们小时候为什么觉得快乐?吃一顿蒜泥白肉都觉得回味无穷,而现在,就是提到肉也毫无兴致?不是我们身体不需要,而是我们的心里不需要,因为心的空间已被其他的东西(房子、车子、包包、首饰)所占据。

要想挽回童心,就要打开思维,把自己的内心,放到“纯净”的状态下洗涤,有些时候,洗一次不够,要多洗几次,让“蒙了的心”变得通透。而这个时候,最好的催化剂就是阅读儿童文学。《柳林风声》就是这种良药。

小说中,动物替代人类成为自然中的审美主体,透过这些动物的视角,读者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更直接体会到动物对自然的依恋和他们在自然中的归属感,感受到人与其它动物之间在情感上的亲和性,从而去追溯人与动物之间的同源性。

柳林风声这本书的感受,柳林风声这本书的读后感(5)

成年人读儿童文学,不是降低身份,而是一种精神的回归。比如在《柳林风声》中,就需要调整视角,放低凌驾于动物之上的人类的优越感,重新审视动物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反思人类的立场,重新定义生命,重构道德良知,重塑伦理道德,从人的主体、动物主体扩大至整个生物体。

柳林风声这本书的感受,柳林风声这本书的读后感(6)

这本书曾经引起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注意,他曾写信告诉作者,他把《柳林风声》一口气读了3遍。《柳林风声》也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在哈利波特当中,赫奇帕奇的象征獾也是以书里憨厚的獾先生为原型的。

所以,当你心累时,请你打开《柳林风声》建构的童年梦想,踏上一段神奇的自然奇旅:可以听见河鼠和鼹鼠划着船在黎明的芦苇中窃窃私语,蟾蜍驾驶着汽车飞驰而过,獾如同一个绅士……一切,都将变得有趣起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