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王主要人物分析,蝇王主要事件和人物概括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7-09 06:48:52

蝇王主要人物分析,蝇王主要事件和人物概括(1)

本周读的书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蝇王》(Lord of the Flies, William Golding,1954),故事讲述的是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一群孩子因乘坐的飞机失事,于一座无人孤岛上生存的故事。

在小岛上,文明世界的孩子们从讲规矩到互相残*,向读者揭示了人类内心黑暗的一面。阅读这本书前,我在很多渠道都听说过《蝇王》,比如罗翔老师谈读书、谈人性恶,“得到”中人文学科的课程等等。这本书于1954年出版,“蝇王”源自希伯来语,是“丑恶”或“万恶之首”的意思,这本书曾被21家出版社退稿,结果成为英国当代文学的典范。在当代求生类影视剧中似乎都能看到《蝇王》的影子,如美剧《行尸走肉》、《迷失》等。

读完这本书,我观察到在穷困环境中,人性的恶随着合乎逻辑的轨迹,一步步被暴露出来。正在我准备写读后搜集资料时,发现“得到”上熊逸书院曾介绍并解读过这本书,其中解读的内容深度比我自己思考的要深远的多。所以,在此结合熊逸老师的解读谈一谈这本《蝇王》。

1、越是抽象的,越是世界的

作者戈尔丁曾在“二战”中参加过英国皇家海军,指挥过鱼雷艇,目睹过德国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被击沉的场景。一般的作家在经历过惨烈战争后会进行写实记录,但戈尔丁把在战争中观察到的抽象到一个虚拟的孤岛世界中,这样的“抽离”,让2021年远在中国的我和当年二战年代的人们都能理解故事想要传递的观点和信息。

类似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经历地狱般的纳粹集中营后,也将自我抽离,研究自我和集中营中各种人物的心理变化。所谓“越是抽象的,越是世界的”,仔细想想是有道理的,比如畅销世界的读物《圣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甚至扩展到艺术,美术,雕塑,音乐。越是抽象的形式,人们为了理解它所需的“前提条件”就越少。在所有艺术形式中,音乐是最抽象的,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向音乐靠拢。

2、权力的变迁

在小说中,孩子们经历了一次权力变迁。起初,孩子们的领导是拉尔夫,他在海岸吹响象征权力的海螺,加上外形出众,被所有人认识,自然而然被大家选举为领导。然而,在资源匮乏,面临“野兽”威胁的现状下,拉尔夫虽然坐拥权力,但猎手军队掌握在杰克手里,主权被分割,没有武力的统治者处在人人觊觎的位置上,没有力量保住自己的位置。最终,拥有“武力”和专制统治力的杰克获得了领导地位。

小说的最后,杰克组织其他孩子追*拉尔夫,燃烧的林火吸引来了军官,孩子们获救。但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军官出现,孤岛上森林被烧毁,没有了野果和动物,资源进一步缩减,心狠手辣的罗杰会不会借此机会向杰克造反,*掉多余的孩子?而当罗杰上台,又会不会有擅长打鱼的孩子能获得更多食物资源,出现第四次权力变迁。

3、面具:自我意识与集体意识

杰克为了狩猎,在脸上涂上红白色的涂料,并用黑炭从右耳根到左下巴划出一条黑色杠,当他看到水中的自己。戈尔丁这样写道:

“令他惊讶的是,他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可怕的陌生人。他泼掉水,跳起来,激动的哈哈大笑。在水塘旁,他那筋骨突出的身躯撑着一个面具,既引人注目又令人生畏。他开始手舞足蹈起来,他的笑声变成嗜血的狂叫。他跳着走进比尔。这幅面具是个独立的东西,他在面具的背后隐藏着,已经没有了羞耻感,也没有自我意识。

杰克在面具后逐渐发现自我可以被隐藏起来,放肆的恶可以被全然暴露出来。后来杰克组织其他孩子涂上面具,将每个人的自我都变成统一的、“不要脸”的,隐去了脸,就好像隐去了自己的身份,从此不再为所做之事担负任何责任。

现在的互联网,是不是就像这样一张面具呢?键盘侠在网络上戴上面具,各种污言秽语仿佛出自他人之口。同时,这种统一化的面具,把人的自我意识弱化,进而强化集体意识,如苏联、上个世纪的中国、邻国朝鲜,人们都穿着高度统一的制服,留着一样的发型。

在西蒙准备将山上死尸的发现告诉大家时,却被雨中跳舞唱歌的孩子们误认为是“野兽”打死,在狂热的音乐和舞蹈中,个人融入集体,像是一群孩子合体成为一个巨人,所有孩子一起*死了西蒙,但却没有人觉得是自己*了他。

除了书中的“情绪*人”,现代还出现了“理性*人”,纳粹德国*害犹太人的过程被称为“现代化*人”,纳粹把*人这个工作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在世界法庭上没有纳粹认为自己有罪,他们只是完成一个个日常任务。这些都是集体意识将个人意识吞没的例子。

4、猪肉与篝火

在书中,杰克主张的猪肉代表了“眼前利益”,让大家能在孤岛上活下去;拉尔夫主张的“篝火”代表了“远期利益”,让大家有机会获救。猪肉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能被具体量化,但篝火的收益看不见摸不着,甚至完全未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获取实在的猪肉。当滋滋冒油的猪肉端出来,没有几个人抗拒的了诱惑,篝火瞬间变成了无关痛痒的远景。书中的篝火派最后也只剩下4个孩子,其他人都跑到杰克的猪肉派,这让我们看到,诉诸原始本能远比理性更能打动人心,直接给眼前利益比未来的大饼更能诱惑*。

最后,《蝇王》中的主角拉尔夫和杰克,是作者延续另一部孤岛小说《珊瑚岛》中的角色名称,在那部小说中,孩子们互助互爱,生活在世外桃源的世界中。但经历过残酷二战的戈尔丁对此不以为然,他洞察人性之恶,而恶人会创造地狱。

不管是童年,还是成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人性邪恶的果实,孩子不是天使,成人绝非圣人。我想这部小说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能保持一份对自己的警觉,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幽暗与邪恶。

书中孩子们一直在唱:

“*野猪,割喉咙,血飞溅”(Kill the beast! Cut his throat! Spill his blood!)——那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声音。

参考资料:得到APP,熊逸书院,14.3《蝇王》:少年儿童的政治秩序

蝇王主要人物分析,蝇王主要事件和人物概括(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