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写了哪两个场景,腊八粥详细写了哪些内容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7-30 13:25:33


腊八粥写了哪两个场景,腊八粥详细写了哪些内容(1)

“腊八祭灶,大年来到。”

一到腊八,就开始闻到浓浓的年味了。

旧时过腊八节,人们会用猎物祭祀神灵祖先,以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福气绵延。

腊八粥写了哪两个场景,腊八粥详细写了哪些内容(2)


腊八节的饮食习俗丰富多样。吃腊八粥是这一天的重头戏。大米、小米、糯米、紫米、红豆、红枣、花生……一碗之内,乾坤无限,在寒冷的冬夜暖意十足,同时也寓意着和谐团圆。

在北方,别忘了泡一坛腊八蒜,蒜瓣浸醋装入小坛封严,到了除夕吃饺子时启封,蒜瓣如翡翠,醋融入蒜香,让人不禁要多吃几个饺子。

腊八粥写了哪两个场景,腊八粥详细写了哪些内容(3)

文学大师笔下的腊八节

腊八节的内涵,在梁实秋笔下是祈求团圆的心愿。他在《粥》中写道: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家人就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地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

腊八节的美妙与芳香,在沈从文那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他在《腊八粥》一文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

作家王蒙在《我爱喝稀粥》中写道: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北方农村普遍熬制的“腊八粥”,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谚曰:“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腊八粥。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称黄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鸡头米薏仁米高粮米赤豆芸豆绿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枣大枣葡萄干瓜果脯杏杜莲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汇于一锅之中,敖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

作家莫言在《过去的年》里写道:

据说在解放前的腊月初八凌晨,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喝。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他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

作家周绍良在《记腊八粥》中说:

有的地方,只认为吃了腊八粥,也就是说春节将临,农事已完,带有庆丰收的意思。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莲子、红枣、板栗诸般果实,和上姜桂调味品,掺在米中煮成,谓其温暖滋补,可以祛寒。而南方某些地方,在腊八这天,除了烧煮甜腊八粥外,还有用青菜、胡萝卜、豆腐、雪里蕻、黄花、木耳切丝炒熟合于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谓之咸腊八粥。在周绍良笔下,腊八粥不再只是简单的食品,里面还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今天记得喝碗

热乎乎香喷喷甜滋滋的腊八粥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