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修身养性名人事例简短,关于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例子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08-02 22:01:50

读书修身养性名人事例简短,关于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例子(1)

读书修身养性名人事例简短,关于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例子(2)

晚清名臣曾国藩被世人视作居官为政的楷模与修身齐家的典范。*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他的修身三字经和齐家四字诀,不仅是其家庭及曾氏家族的传家宝,也可作为我们修身治家的参考。

“学”“静”“省”乃修身之要

“学”是基础。好学当是贯穿曾国藩一生最鲜明的特征。在他看来,读书不仅是修业养身之道,还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一封家书中,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一次,青年曾国藩赴京考试失意后,身无分文的他从父亲友人处借到一百两银子。这笔借债对曾家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没几天银子就被花光了。原来,回乡途中,曾国藩看中一套精刻本的二十三史,售价刚好一百两,他毫不犹疑便买下了,之后抱着书,心怀忐忑地回家了。曾父知悉后,非但没大怒,反而平和地对他说:借钱买书是好事,我乐于替你还债,但希望你不要忘了初衷,细心研读,这样才不白费。曾国藩心头大震,从此发奋读书,之后赴京会考一举得中。

“静”是核心。曾国藩身上也有不少缺点,之所以后来成就非凡人生,核心在于他注意把握并潜心修习一个字,那就是“静”。曾国藩破解浮躁之气、烦恼之情、彷徨之困的做法,就是潜心修习“静功”以对抗“动念”。在日记中,他自省道:“日内不敬不静,常致劳乏,以后须从,心正气顺,四字上体验。”他不论刮风下雨、公务再忙,都必须苦练静功,坚持每天静坐宁心,从不懈怠。在曾国藩看来,守静是修身的核心,唯有戒骄戒躁,养得心中一种恬静,方能临事淡泊守志、遇事从容不迫、做事胸有成竹。

“省”是关键。通常一个人指出别人的缺点不难,但要敢于直面自己的缺点、勇于纠正自己的过错却需极大勇气。若能做到吾日三省、一生不怠更是世间罕见。曾国藩当属这凤毛麟角之列。他不仅把自省视作修身的关键所在,而且把“省”字做到了极致。

初到京城入职翰林院时,父亲给曾国藩提出节欲、节劳、节饮食“三节”忠告,他欣然受之,并直面自己的缺点,立下戒多言、戒怒、戒忮求“三戒”誓言,警醒自己“不为圣人,便是禽兽”。此后,他每天必做一件功课——写日记。但与众不同的是,他所记载的不是流水账,而是把自己一天的缺点、不足甚至失误全部记录下来,然后一一对照、天天检查,以此督促自己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他这一写,便是近40年,直到离世前一天,几乎从未间断。

“勤”“俭”“严”“和”以齐家

“勤”必有恒。一勤天下无难事,人但有恒事必成。曾国藩一生最为推崇这个“勤”字,他自为勤而不惰、勤而不傲,凡事以勤为先。他认为,勤有三大好处:于个人能养品、于家庭万事兴、于团队能形成好风气。他力主以勤治事,无论是办团练、治湘军,还是任尚书、当总督,都要制定一份工作表,不仅把自己每天从早到晚的事务及时间安排得紧锣密鼓,而且与官兵一道早起勤习行事。他主张以勤兴家,提倡家长带头勤,家庭成员也要勤,甚至还亲自拟制功课表,将家务劳动细分为食事、家事、细工、粗工四类,交由其夫人欧阳氏带头示范并督导落实。

“俭”而有节。尽管身居要职,但曾国藩一生尤其重“俭”,在他看来,“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在家书中,他说:“无论大事小事、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他全身上下除官服以外,几乎均出自家纺制作,金榜题名时买的一件绸缎马褂,也是穿了30年而不舍弃。家中饮食,多以自家种植养殖供给为主,他吃饭不讲排场,每餐一菜一汤已知足,被人称为“一品宰相”;碰上公务应酬,他总有一个习惯——只吃眼前菜,以此提醒别人不可奢侈浪费。家中不论男女老少,穿戴都很朴实。他时常告诫子弟:“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严”中生趣。曾国藩治军以严著称,尤善以情感人、以德服人。而对于齐家,他不仅把这套方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新增了许多趣的措施。在家书中,他说:“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只有做一个满是趣味的人,生活才是富足的。”在曾国藩看来,趣是生发活力的根本。个人修养中要讲究志趣,家庭生活中要讲究情趣,事业发展上要讲究智趣。事实上,从曾国藩存世的上千封家书中,并不难发现其身上充斥着满满的趣味,他常在平淡的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以春风化雨般的方式齐家育人。他自己也说:“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月之间。”在家中,曾国藩并非一脸严肃刻板,而常与家人有说有笑,甚至有时还讲点幽默趣事,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正是这种严而有趣的教育,深深影响了曾家子孙。

“和”能致祥。自小成长于一个大家庭,并作为8个弟妹的兄长,曾国藩深知家和的重要性。他主张和以治家,贵兄弟和睦,并在家书中写道:“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在他看来,家是人生事业的根据地,失之将成无本之木。“和”是一团祥和之气,一种愉悦的氛围,能直接影响个人、家庭乃至家族的兴衰成败。因此,他不光重视悉心呵护自家的和美,以身作则爱家人、亲兄弟、济族人、和同僚、睦邻里,而且要求家里每个人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气的状态、和睦的姿态,做到礼仪为先、亲善友好。

曾国藩一生倾注了大量心血来维持兄弟和睦,并现身说法引导他们和而少争、清廉守正。他常写家书劝诫子弟:“欲以口舌胜人,转为人所不服也,居今之事,要以言逊为宜。”还在曾家老宅正堂悬挂“八本堂”牌匾,力主“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当官以不要钱为本”等八条人生准则,强调“家和是八本之根本”,足见其对和以修身治家旺族的殷切守望。也正是在这股和风熏陶下,曾氏家族代代出英才,绵延百余年而不衰。

读书修身养性名人事例简短,关于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例子(3)

曾国藩家书

撰文 / 李兴文

审核 / 梁霜

视觉 / 瓷了了

© 廉政瞭望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后台

▼下滑到留言区 发表你的看法

读书修身养性名人事例简短,关于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的例子(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