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雅舍谈吃》中,梁实秋写《炝青哈》时,就从一道小小的海鲜谈起,旁征博引古典文化之中幽默典故,还涉猎了西方文化之中的烹调厨艺。
即便如此,这些文章却并不长篇大论。只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三言两语完成了对文化的串联和当下的融合。
同样在《雅舍谈吃》之中,梁实秋写《拌鸭掌》这道菜,先是谈了吕氏春秋之中,齐王的吃法,然后又转而谈到了日本和美国的吃法。
不过是寥寥数语,就已经完成了一枚小小鸭掌的使命。
2:幽默精湛,语言明快,精神通达幽默一直是梁实秋散文的底色。这种底色,让梁实秋的散文读起来处处生情,时时刻刻行云流水,如同幽香沁人心脾。
枯燥无味的作品,常常缺乏生命力,身为文学批评大家的梁实秋深谙此道。所以,他的散文绝对不沾枯燥无味,随时随地都让你感觉笔调的轻松幽默。
他写婚礼:“假如人生本来像戏,结婚典礼便似‘戏中戏’,越隆重则越像。”
他写做饭:"我不是远庖厨的君子,但是最怕做红烧肉,因为我性急而健忘,十次烧肉九次烧焦,不但糟踏了肉,而且烧毁了锅,满屋浓烟,邻人以为是失了火。"
他写吃:"制作豆汁儿的原料是用以喂猪的。但是这种原料,加水熬煮,却成了城里人个个欢喜的食物。"
他谈女人:"善哭的也就常常善笑,眯眯地笑,哧哧地笑,咯咯地笑,哈哈地笑,笑是常驻在女人脸上的,这笑脸常常成为最有效的护照。"
他写骂人的门道:“假如你骂一个无关痛痒的人,你越骂他他越得意,时常可以把一个无名小卒骂出名了,你看冤与不冤?”
呢!”
如果说出其不意就是妙笔,意想不到处处就是欢笑,梁实秋真的做到了。哪怕是极其平常的事物,在他笔下也能添上无限的韵味。
叶永烈赞叹梁实秋说:"作家需要幽默。即便是“寻常百姓家”,幽默也会使家庭更加欢乐、和谐,给生活添上笑的花朵。"
这是一种风骨,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文学的品格,是一种大智慧,体现着一个人积极乐观的处世方式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也彰显着一个人的风华和个性。
3:接地气,来源于生活,彰显的是高级生活观梁实秋的作品,大都来源于平常的生活。《在老去是生命的礼物》这本书中,梁实秋写到:"咸淡苦甜都是人间的滋味,学着做一个简单的人,才能越过越美好。"
因此,梁实秋非常关注生活的细节,并将这些生活细节,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表达了出来。他认为人生到了一个境界之后,活得明白非常的重要。
他信誓旦旦的说:
"人在有闲时。才能够活的像一个人。"
"我的生活不曾取悦于我,所以我创造了一种生活"
梁实秋是真正懂生活的人,他自称毛舍为"雅舍"。头上顶着文学青年的标签,喝酒喝茶,吃美食侃大山,即便是在枪林弹雨中,生活的享受也一样没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