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不知为何,深受中学教科书的热爱。很久之前,我就买了一本“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中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系列《堂吉诃德》。当时,我早已中学毕业,颇为羞愧自己连中学生的必读书都没有读完,便尝试着把这本名著读下去,但是数次读了一个开头,就无法读下去。
直到最近,听闻《堂吉诃德》又被列入中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备选书目了,于是,把多少年前买的簇崭如新的《堂吉诃德》给翻了出来,决心重新当一回中学生,把这个必读的书给读完。
查了一下资料,目前,《堂吉诃德》是人教版“名著导读”板块的推荐书目、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备选书目。
把上下两册的《堂吉诃德》读完,依然觉得,这不是一本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对学生的写作训练没有什么有益的促进作用。而实际上,我们也很少看到有一个中国作家,说他是从《堂吉诃德》里获得了写作秘诀,激发了写作动力,习练了创作技巧。反正我没有看到一个中国作家,把《堂吉诃德》挂在嘴边,奉作圭臬,当作圣经。
那么中国作家有没有追捧外国作家的作品?当然有。莫言就声称他从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中获得了大量的创作启迪与语词上的师从典范,我们其实可以比较一下,莫言的语言用词中的一些特异性的色彩、动感修辞均来自于《静静的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