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湖南台推出了一档家书类的节目,让无数国人都想起来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教。而说到关于家书,可能不少人都会想到那个非常出名的《傅雷家书》,金庸先生曾评价:“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傅雷对自己儿子的要求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可年轻时的傅雷对自己的家庭,对自己的妻子都亏欠的太多了,这个家之所以没有散掉都是,他的妻子朱梅馥委曲求全努力的结果。
傅雷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本名朱梅福,可是傅雷觉得这个名字太过于俗不可耐,便给她改了个名字叫朱梅馥。
最开始傅雷是并不同意这门家里定下的亲事的,他在法国留学的期间爱上了一个浪漫的法国女郎,名字叫玛德琳,这个姑娘就像我们认识的法国本身,热情、美丽、爱好艺术。当时的傅雷爱上了这个姑娘,并认为对方一定跟自己是两情相悦的,甚至还给家里写信来拒绝他们给自己的下的婚事,自己的婚事要由自己决定,而自己已经有心爱的女孩了。
可实际上,玛德琳对傅雷并没有一点关乎情爱的心思,等到傅雷发现这个事实时,便想自*,可是没自*成功。
后来,傅雷和朱梅馥结婚了,可是傅雷脾气暴躁,又因为小时后的教育经历,导致了他对孩子异常严格,总是教训孩子,而这些朱梅馥却都忍受了下来。
而除了在家庭生活中的严厉,傅雷婚后的情史也不可谓不丰富。第一个找上门来的姑娘是傅雷的一个“迷妹”,可即使“情敌”上门,朱梅馥依旧好生招待,同她喝茶聊天,这位迷妹在朱夫人的招待下,实在是不忍破话二人的家庭便主动离开了。后来的姑娘们都大抵如此,她们都觉得朱梅馥实在是太好了,好的她们根本生不出插足二者之间关系的想法。
朱梅馥曾对儿子讲过自己的想法:“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疾恶如仇,是有根源的——当时你祖父受土豪劣绅的欺侮压迫,二十四岁就郁闷而死,寡母孤儿悲惨凄凉的生活,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
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或许真是朱梅馥这份委屈求全感动了上天,也可能是感动了傅雷。40岁过后的傅雷对自己的妻子突然体贴了起来,无微不至。可是好景不长,在当时的中国的那个时期,说是黑暗也不为过。经过了三天四夜的批斗、罚跪、戴高帽示众后,傅雷在此时想到了自*。
1966年9月3日,他于凌晨写下遗书,嘱咐好自己的后事,将大半现款都赠与了当时的女佣,其余的用来支付水电房租费用,并且留下了53.30元的火葬费。之后这一对夫妇,将被单撕开悬在自家的铁窗上,准备上吊自*。为了防止提到凳子时发出响声吵醒邻居,他们还特地在地上铺好了棉被。
“人生的战场,与废墟,临行前,他们都要打扫好,方才离开。”
朱梅馥婚姻生活的大半时间都在自己丈夫的阴影下忍气吞声,默默奉献;小半辈子与自己的丈夫琴瑟和鸣,相敬如宾;最后,二人一起于夜色中携手同行,共赴黄泉。
黄泉路上,他们有彼此相伴,想必不会寂寞的。
参考文献:
《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