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惊闻傅聪先生因新冠不治在英去世,心情沉重,遂想起曾经读过关于他的一本书,谨以此文缅怀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
早上送女儿上学的路上读《傅雷家书》最后一封。刚读第一句女儿就哭了,我问怎么了?大哭,说读到这里,想到他们夫妇在写这封信后不久就自*了,心里非常难过。
我让她停下平复心情。
从家到学校八分钟车程。有人问我:这么近的距离,这么大的孩子,怎么还接送?我说:时间紧张。
其实,这八分钟是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里唯一能挤出的共读时间。我开车,她朗读,我们用这八分钟共读一本书。
读《傅雷家书》用了56个八分钟。
从傅聪独自出国学习,到结婚生子,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和他们共同“经历”。
《傅雷家书》主要收录了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从1954年到1966年共十三年的通信,从中不仅可以识得一位独具文学艺术洞见的文人傅雷,还可以窥见一位作为父亲的傅雷。
初读这本书,女儿有些漫不经心,我却甚是喜爱,我喜爱,是因为每封信里所言都是我想跟女儿说的话。
有关于生活安排的,有关于为人处事的,更多是关于对音乐学习的指导,对音乐的领悟体会和心得,事无巨细,面面具到。
智慧为一代大师,文学家、 翻译家的傅雷作为父亲竟也如此“唠叨”。
对于这类“唠叨”女儿是漫不经心的,因为平时听我说的太多,反而是傅雷对傅聪音乐上的指导、指引 ,旁征博引的启发和熏陶,让她受益匪浅,傅雷的艺术造诣也让我为之折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书从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心,走向对工作学习的交代,以及自己在国内工作生活的记述。
这部分内容让人真切感受到这位精通中西文化,又对音乐艺术有很深造诣的文人的魅力,也从教导儿子对弥拉(傅聪妻子)态度上读出傅雷夫妇的涵养和人格魅力。
后面的几封信写在文革时期,女儿读的认真,更多的是想对文革做些了解。我却读出太多作者“词不达意”的心酸与无奈。
作者跟孩子说了自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却没说被迫害的过程。对于骨子里原本高傲的文人来说,屈辱远比死亡来得残酷。
从建设新中国时的豪情万丈,到对革命事业支持,再到最后被执行变形的文革迫害致死。傅雷夫妇的离去是对那段历史的控诉,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明的巨大损失。
我让女儿说说对傅雷夫妇和钱钟书夫妇的看法,让她分析下他们生命不同的原因所在。
十四岁的孩子,仅凭对历史人物和作者文学作品片面的了解自然总结不了这么“庞大”的命题。
但女儿说:无论傅雷夫妇还是傅聪,还是钱钟书杨绛夫妇,他们都是博学多才、有涵养有思想、内心都是善良的。
女儿说的很对!只是作为她的母亲,无论平时教育她的论调多高,什么生命重要的是宽度和厚度云云,其实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仅是:你要内心强大、健康的活着!
我是多么感谢强大祖国给了我们相对安逸、安全的生活!
感谢这个时代给了知识分子及各行各业的人有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虽然仍有诸多问题存在,可比起傅雷所处的时代,我们幸福太多。
何况我们的祖国正走向更加完备和强盛!
我们能做的就是思考如何把自己做好,把孩子教育好,或者,还可以影响更多一些人与我们的时代积极健康地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