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绝不想金圣叹评价的那样“天真烂漫”。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假李逵剪径劫单身,黑旋风沂岭*四虎”中的几处细节,就会产生一个疑问:李逵怒*四虎之后,母死不葬,却倒头酣睡一夜,他到底是孝子还是恶魔?
细看李逵的表现,我们就会发现,他这些举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至于说明了什么,咱们回顾完之后再下结论。
在讲述李逵*虎故事之前,我们要先强调一点:这个世界并不是油墨刷出来的鹰酱——非黑即白。李逵既不是正人君子,也不是卑鄙小人,他就是一只灰肚白脖乌鸦,他最后变得漆黑一团,那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李逵回家背母,第一句话就暴露了他的本心:“铁牛如今做官了,所以特地接老娘去享福。”
读者诸君请注意,李逵不说自己做买卖赚了钱,更不说宋江给了他银子,而是为自己虚构了一个“官员”身份。这说明,在李逵的潜意识里,做官是正道,为匪是歧途。
李逵对目前的孝,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他要胜过很多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李逵之孝,在他饶过李鬼,并且送给李鬼十两银子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这厮却撞在我手里!既然他是个孝顺的人,必去改业。我若*了他,天地必不容我。”
这时候的李逵,我们可以用四个字评价:天良未泯。
李逵天良未泯,李鬼却丧尽天良,拿了李逵的银子,得了便宜卖乖。不幸的是李鬼夫妻的对话,一字不落地被李逵听到了,这也真不由李逵不暴怒抓狂:“叵耐这厮!我倒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他倒又要害我!这个正是天地不容!”
李逵*李鬼,绝对没有*错,像李鬼那样的忘恩负义之徒,食肉寝皮,罪有应得。
这时候的李逵,还基本能算是一条好汉,他对李鬼从同情到憎恨,事出有因。孝母的李逵其实对大哥李达也不错,背走了母亲,还留下了足够改善他生活的五十两银子:“他这一去,必报人来捉我,是脱不得身,不如及早走罢。我大哥从来不曾见这大银,我且留下一锭五十两的大银子放床上。”
如果李逵要阻止大哥去告发自己,是有能力的,李达也知道自己绝对打不过李逵。李达不太顾念兄弟之情,居然找外人来捉亲弟弟——如果李逵被捉,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李逵不但没有*人灭口,还把绝大部分银子都留给了大哥——他下山的时候,就带了五十两一锭大银子和三五锭小银子。
李母遇难,李达要负大半责任:如果他不是急忙找人抓弟弟,李逵就不会仓皇逃走,起码得带点干粮饮水,甚至可能歇息一晚再走。如果李达不是给财主跪久了不想站起来,啃惯了骨头当惯了狗,他也可以跟弟弟一起上梁山,沿途还能照顾母亲。
李达上梁山,怎么还不得混个地煞副将?
但是李达宁肯饥一顿饱一顿地当长工,也不敢有一点反抗之心,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时的一篇课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奴才“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傻子听到奴才抱怨,要替他在墙上砸出一个窟窿,结果那奴才在地上打着滚哭嚷。一群奴才闻声赶来,撵走了傻子,那奴才受到了主人的表演。
如果李逵是那个傻子,李达就是那个奴才,他痛恨李逵,跟奴才的想法是一致的: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