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彭博社7月4日报道称,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近期泰国部分地区持续干旱,雨季降水量较往年减少。为此,泰国多个政府部门正展开合作,为干旱可能造成的水资源匮乏、农作物歉收影响出口等问题做出预案。事实上,不仅是泰国,另一个大米主要出口国越南近来也下调了大米出口预期。可以说,厄尔尼诺对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影响,已开始显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各国历来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东南亚既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大国,也有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在地区安全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东南亚主要粮食出口国通过一系列举措,着力发展大米生产,渐次形成了本国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粮食储备体系,其在粮食储备方面并不能满足粮食安全保障的需要;主要粮食进口国通过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构建起以粮食进口贸易为主导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但由于长期偏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粮食生产,生产不足成为其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大短板。作为东南亚国家的近邻,中国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与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具备加强粮食安全合作的基础。此外,中国要从东南亚各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形成过程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构建集粮食生产、贸易和储备于一体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东南亚学人特编发本文,供读者思考,本文原载于《东南亚研究》,仅代表原文作者观点。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安全问题自古以来便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粮食安全概念被提出以来,从关注粮食数量到关注食品营养,从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到关注家庭和个人粮食安全,粮食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此期间,国家层面的粮食数量安全始终是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粮食保障越来越需要全球及区域的通力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全球粮食问题更多地表现为流通问题而非生产问题。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相关报告,近十年来,全球谷物的产量和结余库存量均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却一直在缓慢增加,饥饿问题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东南亚既有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大国,也有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大国,粮食安全在地区安全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逆全球化势头凸显,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和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研究指出,全球粮食供应链已经开始出现问题,这对传统粮食出口国和讲口国都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在此特殊时期,重新审视东南亚各国包括粮食生产、粮食贸易和粮食储备在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探讨区域间粮食安全合作的新方向,不仅对于东南亚各国,而且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01 东南亚国家的粮食安全现状
从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的人数和地区人口比例状况来看,将地理位置相邻、社会经济背景相似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相比,东亚的粮食安全状况最好,东南亚次之,南亚最差(见表1)。然而,与东亚和南亚不同,东南亚地区最显著的特点是人多地少的小国众多,这些国家可以明显地分为粮食进口国和出口国,并且从饥饿指数(GHI)来看,出口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并没有显著优于进口国(见表2)。
基于上述东南亚地区粮食安全的总体状况和特点,本文接下来对该地区主要粮食出口国和主要粮食进口国的粮食安全现状分别进行讨论。
(一)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安全现状
作为世界水稻主产区之一,大米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主粮,由于历史传统和饮食习惯,该地区对大米消费的需求非常巨大。从大米供需状况看,当前该地区能维持大米净出口的国家有四个,分别是泰国、越南、缅甸和柬埔寨,表3 和表4 是以上四国2019年大米、小麦和玉米的供需及库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