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四国虽然都是大米净出口国,但是各自的粮食安全状况不尽相同。首先,从粮食生产的角度来看,四国虽然都做到了大米生产的完全自给,但越南的大米净出口量不足以弥补小麦和玉米的净进口量,2019年小麦和玉米的净进口量是大米净出口量的两倍多,这意味着越南的粮食自给状况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外部风险。
缅甸的大米自给率为124%,自给率最低,但其大米净出口量却是小麦净进口量的四倍之多,并且玉米为净出口,因此缅甸在粮食生产方面较为安全。秦国在四国之中粮食生产表现最优,大米自给率达到了161%,远远高于其他三国,泰国的小麦净进口量与越南相当,但是玉米净进口量很小,因此泰国的大米净出口量仍然可以接近小麦和玉米净进口量的两倍。柬埔寨的大米自给率高达133%,仅次于泰国,高于缅甸和越南;此外,束埔寨的小麦进口需求量很小,主要进口食物集中在肉类、蔬菜类和干果类,而玉米在柬埔寨为净出口,因此其小麦和玉米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
总而言之,以上四国的粮食自给状况虽然不尽相同,但能做到大米完全自给并大量出口,是其在粮食安全方面最大的优势,做到并维持这一优势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
在粮食贸易和粮食储备方面,以上四国各有所长。就粮食贸易而言,以上四国的主粮供给基本不存在受制于人的情况,即使是小麦和玉米进口需求逆差较大的越南,在粮食进口来源国方面也相对安全:以越南需求量较大的小麦进口为例(见图1),2015—2019年间进口来源国较为多元,且进口总量较为稳定,因此粮食贸易也较为安全。
就粮食储备而言,以上四国除了泰国的粮食储备率较为安全之外,其余三国的粮食储备率普遍偏低:大米储备率均低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出的17%-18%的安全范围,小麦和玉米的储备率也处于偏低水平,尤其是作为水稻生产和出口大国的越南,其大米储备率低于5%。
一般而言,较高的粮食储备率对于缓冲因粮食价格波动而引发的粮食危机十分有效,因此偏低的粮食储备率会让越南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陷入被动。以上四国作为大米净出口国,不需要过度依靠粮食贸易维持国内粮食需求,但普遍偏低的粮食储备率与其粮食生产能力不相匹配,其中的原因值得思考。
(二)主要粮食进口国的粮食安全现状
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粮食进口国有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五国,其中印尼和菲律宾也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印尼连续多年是世界第二大小麦进口国,菲律宾是世界第一大大米进口国,而新加坡和文莱则是世界上粮食对外依赖度最高的国家。以上国家的总人口高达4亿之多,其粮食安全状况是东南亚地区整体粮食安全形势的重点。表5和表6是部分国家2019年大米、小麦和玉米的供需及库存状况:
从数据可以看出,作为粮食净进口国,上述五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均面临挑战。对于印尼而言,虽然其大米自给率达到97%,但由于其人口数量庞大,每年的大米进口量仍然在百万吨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印尼的小麦进口量十分巨大,超过了千万吨,并且小麦进口的80%用于食用,这意味着印尼对食用小麦的依赖度接近20%,而这一部分完全依赖进口。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虽然在小麦进口量和食用量方面没有印尼那样巨大,但每年仍有数百万吨的食用需求量,并且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大米自给率分别低于80%和70%,明显低于印尼。基于上述状况,以上三国每年庞大的粮食讲口量使其在粮食安全方面压力巨大。
上述国家作为主要粮食进口国,现有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点在于维系安全且稳定的粮食贸易,以及构建合理的粮食储备体系。就粮食贸易而言,安全且稳定的粮食贸易需要两个方面做支撑,一是充足的外汇收入,二是进口国家多元化。在外汇收入方面,以上五国虽然差距较大,但都属于对外贸易比较活跃的国家,外汇收入满足粮食进口需求问题不大。
在进口国家多元化方面,情况则复杂许多:就小麦进口而言,由于全球出口小麦的国家相对较多,因而小麦从多国进口则容易实现。以小麦进口需求最大的印尼为例,其在小麦进口来源国多元化方面不断调整,近年来从各来源国进口的小麦数量已经较为均衡(见图2)。
与小麦相比,大米的进口要实现多元化且均衡化则较为困难:由于全球的大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而东亚和南亚的自身需求又十分巨大,因此东南亚自身的大米进口需求主要是通过地区内部贸易解决。以大米进口需求最大的菲律宾为例,其大米进口主要来自越南和泰国两个国家(见图3)。
在粮食储备方面,就大米储备而言,除了菲律宾之外,其余各国均未达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指出的最低安全储备率;就小麦储备而言,各国的储备率均刚刚达到最低储备标准;就玉米储备而言,各国的储备率明显偏低(见表5、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