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丝引类似的书,求类似风丝引的小说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1 05:09:36

风丝引类似的书,求类似风丝引的小说(1)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在杭州翁山的群墓地里,有一座本该不平凡的坟墓,但因为没有墓碑,所以无从辨认。这可能是近代名人中少有的事例。但越是如此,他一身正气反而更加逼人。

柳亚子说:“三百年来第一流。”*将他的诗作整体引用。梁启超说:“晚清思想的解放,他是有功的,而说到文学的开拓者,那简直非他莫属!”

这人是谁呢?他就是比魏源还要大两岁的“晚清良心”——龚自珍。

说到龚自珍,大家所了解的,可能仅限于他的两首《已亥杂诗》,不急,让我们慢慢地靠近他。

学习与考试

乾隆五十七年(1792),龚自珍出生于浙江仁和县,也就是现在的杭州。按习惯,交待完了籍贯,也得提一下家族。

因为无论是他的祖父、父亲,还是叔叔,都中过进士。所以龚自珍成年后一心想着科举入仕,一方面是欲报效国家,另一方面也是深受家族的影响。可能运气不好,他乡试和会试前前后后考了九次,比当年的文坛前辈韩愈还多了两次。

这样的人百折不挠后步入仕途,按说都是要干一番大事的。但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韩愈正值元和中兴,又得到唐宪宗赏识,基本可以舒展抱负;龚自珍所在的时代,清王朝已经严重走了下坡路,而且民族矛盾尖锐,天理教攻入紫禁城,嘉庆皇帝差点被*。给一棵老树浇水施肥,试图令它开花,龚自珍一生都在做这件事,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风丝引类似的书,求类似风丝引的小说(2)

从四五岁开始,龚自珍就在母亲的监督下学习诗词文章。老妈给他列举了三个人物:吴梅村、方舟、宋大樽。

梅村的名号,彼时家喻户晓,被称为清代最有影响力的诗人。方舟是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的哥哥,擅长写八股文,但名气远不如弟弟。至于第三位宋大樽,酷爱藏书,更爱读书。友人称他:“摊书尽日对窗嘘”。得了,一个诗写得好,一个擅写八股文,一个爱读书,你说老妈让儿子向这三个人学习是为了啥?

除了老妈,还有一个外公,也是大学者,专门负责给小龚讲解《说文解字》。当然,老先生当时就是这方面的最高权威。其效果自不言而喻。老爸还专门给他请了家庭教师,使小龚的才情和文章得到很好的训练。如此好的教育条件,按说什么考试都不成问题。但科举这玩意,谁也说不准,运气和文风占很大一部分因素。当然,社会背景是主流。

嘉庆十五年(1810),十九岁的龚自珍开始参加乡试,然后一考多年,屡战屡败,直到二十七岁才中了举人。这期间他经历了新婚丧妻和外公去世。也写了不少精彩的文章。常为后人念叨的是《明良论二》说的一段话:“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

不过二十出头,能有这种见地,可见他对当时整个社会的认知有多尖锐。因为几度有这种“反动”言论,友人纷纷劝他收敛锋芒。有一个叫王芑孙的干脆直接劝他:“你赶紧改吧,不然就会‘坐老荒江老屋中’。”这些“良言”,听是听进入了,但要说改掉,那就不是龚自珍了。

风丝引类似的书,求类似风丝引的小说(3)

母亲的诗

在龚自珍考中举人后,终于走了一次运气。第二年嘉庆六十大寿,举行一次恩科。龚自珍在家里没待几天,遂只身北上。临行时朋友饯别自不待言,各人也有诗相赠。如今只说自珍的老妈段驯,一口气写下了四首诗!而且水平压倒了一群年轻人!

燕云回首意何堪,亲故多应鬓发斑。

此日幸能邀一第,又催征骑别江南。

——其一

都门风景旧曾谙,珍重眠餐嘱再三。

盼汝鹏程云路阔,不须惆怅别江南。

——其二

云山没没水拖蓝,画出春容月二三。

两岸梅花香雪里,数声柔橹别江南。

——其三

樽前亲与剖黄柑,听唱丽歌饮不酣。

岁序惊心春事早,杏花疏雨别江南。

——其四

历史上有才华的母亲不少,但即便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以及他后来的媳妇王朝云,也未见留下什么名作。这四首诗细细读来,字字都充满着慈母的关怀。既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不舍,又希望儿子该舍则舍,放心赴考,奔个好前程!而且从每首最后一句的“别江南”来看,龚母很明显是崇拜欧阳修的。

不过,清代的八股文,和永叔思想完全相背。龚自珍言辞犀利,持续抨击时政,不被考官青睐是理所应当的。首次落榜后,他又参加了四次会试。到三十八岁,才中三甲,被赐同进士出身。这十年时光,一直未放弃科考,但实际上,从二十九岁他就已经步入官场了。

清代流行卖官。第一次会试失败后,龚自珍也买了个内阁中书的小官,分属礼部。有了这份工作,他看起来也像半个京城人了。于是经常出入北京和老家。根据沿途所见所闻,写一些文章和诗词,当然,谈恋爱也是必要的,风流才子怎能不食人间烟火呢?

风丝引类似的书,求类似风丝引的小说(4)

爱情二三事

说起谈恋爱,龚自珍曾写过一首颇受人诟病的诗: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责:太轻薄。话说回来,从传统理学的角度发起评判,这未免太苛刻了。锦瑟佳人,本就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美。如果一个人没了爱情,生活总会缺失一股滋味儿。只是在每个人身上的影响程度不同罢了。

提起龚自珍的爱情故事。还得从他的第一任妻子开始。二十一岁,他与舅舅的女儿美贞结婚。两人同庚,这媒还是外祖父文史专家段玉裁老先生保下的。老先生不仅十分喜欢这个外孙,还给他取了个字:爱吾。这和他名字的意思差不多。

第二年春天,龚自珍第二次赴顺天参加乡试。把媳妇留在徽州(当时自珍的父亲在徽州做官)。新婚分别,两人有无数的话要说,便只能寄托于鱼雁传书。龚自珍此时写下了一首词:

海棠丝。杨柳丝。小别风丝雨也丝。

春愁乱几丝。

早寒时。暮寒时。江上春潮平岸时。

谢庭书到时。

——《长相思》

“长相思”这个词牌白居易写的好。但其实,不光老白那种妻妾成群的人懂爱情。龚自珍这种刚刚步入社会的小青年,写出的文字反而令人耳目一新。

上片全是“丝”,下片皆是“时”。可见,从别后,每一分钟都是相思之时。早寒,暮寒,直到江上潮平,一直等待的,就是那等来自你的情书。

而说到“相逢”,晏小山是: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龚自珍却连“照”的机会也没了。第二年,还未及返回家,就传来媳妇病逝的消息。初恋的甜美与悲痛,他已尽数尝到。又二年,他续娶何氏,后生两儿一女。

龚自珍最具传奇色彩的情感是与灵箫在一起时光。灵箫,乍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位擅长音乐的歌女。他在诗中说:

天花拂袂著难消,始愧声闻力未超。

青史他年烦点染,定公四纪遇灵箫。

定公是他的号。天花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天女将花撒在诸位菩萨以及大弟子身上,花瓣从菩萨身上尽数落下,唯有在大弟子身上粘住了。天女就说:“习气尽了,花不著身;习气未尽,花著身也。”可见,龚自珍是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被花所吸引了。

紧接着又称自己的音乐水平不如灵箫。自珍一向以“剑箫”明志,如今肯对一歌女低头,多少带着情感色彩。最后交待后世史家:烦请你们多多点染,我在四十八岁时遇到了这位佳人。故事的剧情你们就好好构思吧。

虽然无限痴迷,但两人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因为他还不能为了歌女而抛弃家人。灵箫很伤心,两人大吵一架后不欢而散。但没过多久,老龚就按耐不住写了一首诗:

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提。

牡丹绝色三春暖,岂是梅花处士妻。

这首作品也收录在《己亥杂诗》中。意在向灵箫致歉。他说:“你就是那春天的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怎能做我这梅花处士的妻子呢?”这听起来是推卸责任。但将牡丹和梅花的时令放在一块儿对比,马上就可以得出:龚自珍是说自己年龄已经很大了,不想为了一时的得失而耽误少女。这不是不负责,而是太负责。如果生在二十岁,一定会义无反顾。

风丝引类似的书,求类似风丝引的小说(5)

社会医生

龚自珍确实珍爱梅花。光明日报曾请人推荐经典之作,汇编成《中国好文章》。其中就收录了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先生说:“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产梅。有人说,直不如曲,以斜为美。于是因为文人画士的这种癖好。梅花种植者就对梅花施以刀斧,强行改变。因为市场利益的驱使,这些地方的梅花最终都病了。我不忍心,便买了三百盆病梅,给它去掉盆子,解开束缚,让其在土地里自由舒展。五年时间,它们大概就恢复了。这样,即使我受到文人画士商人的诟病,那也无所谓了。”

这篇文章美在使自己胸中之气喷薄而出,不遗余力地揭露社会的畸形。一个社会患上了“病态审美”,如果没有这样的良心风骨站出来讲话,那只会使千千万万的梅花都变为病梅,最终病死。龚自珍在文章结尾高呼: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这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龚自珍和杜甫,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爱国人士,其灵魂深处是完全一致的。

魏源主张“开眼看世界”,其为人还比较谨慎,不像龚自珍那么高调。两人虽为同年好友,却很不相像。龚自珍说自己:“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看起来什么都没做,但其实一直在发声。然而大半生,他的声音基本没有人听。

从提倡在西域设行省,到做礼部主事时给上司提出改革措施,一次都没有被采纳。反而招致怨恨,沉郁下僚。道光十二年,耄耋之年的大学士富俊五次拜访龚自珍,请他上书陈弊。龚自珍一口气写下《当世急务八条》,又无人理会。

道光十八年,鸦片的危害终于不容旁置了。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龚自珍给他写信,提出了“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并希望一同前往。林则徐专门派人将回信给好友送去,采纳了建议,但因为种种复杂原因,不得不婉拒了他的请求。

时局动荡,矛盾剧烈,龚自珍又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写信,请求加入上海防御英军的队伍。梁欣然同意。

春泥落花

龚自珍三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又做了十年小官。等到四十八岁,叔父成了他的顶头上司,按律他该回避,可以申请调往别处。龚自珍自察十八年来很是不快,求仕之心早已干涸,于是干脆辞官归隐。

他从北京南下,未携家眷,租了两辆车,一车载书,一车自载。他这一生三次扬言戒诗,但都破了戒。到了沿途的旅店,一时又诗兴大发。随手没带纸笔,就用鸡毛笔在伙计的记账本上写诗。写完之后,丢在一个破簏中。边走边写,边走边丢。到了海西别墅,打开簏子检阅,发现有三百一十五枚纸团,也就是三百一十五首诗。这正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龚自珍说:“这些诗里,有写我在京城要饭的,有忆虹生的,有写袁浦奇遇的,甚至坐卧,饮食这些小事都历历在目。”可见,这三百一十五首诗,就是对整个人生旅程的回顾和总结。

风丝引类似的书,求类似风丝引的小说(6)

在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们请他留下青词。龚自珍没有写出应景诗,反而脱口这样一首作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一百二十五》

万马齐喑是一个典故,来自苏轼的《三马图赞引》,是说元佑初年,西域进贡了一匹马。这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这马一叫,其他的马都不能叫了。翻译过来就是,某些人一说话,就不准其他的人讲话了。这是多么可悲啊!

于是他振臂一呼:“我希望老天能够不拘一格,降生一些各种各样的贤才,不要只培养那些写八股文的考试机器,以及那些只知道尸位素餐的禄蠹。”这话说得多深刻啊!难怪后来鲁迅那么喜欢他。

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另一首人人皆能成诵的诗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五首》

上一联,看似回家,却有一种“枯藤老树昏鸦”的气氛。作者是想说:“虽然我还有家,但这个国家的归途在哪儿?”此时,对整个社会已经彻底失望了。接着说道:“落花也是有情的,零落成泥之后,呵护着明年的春花。”

他这一生,除了箫和剑,也一直以花自喻。但他这个花和黛玉的花还不一样。他这朵花不仅出淤泥而不染,而且还要变成肥料,来培育下一代。这种“甘为人梯”的精神,经常用来形容老师。当然,龚自珍也是一位老师。但他却是“一事平生无齮齕,但开风气不为师。”谦逊与狂放,在一个人骨子里竟能完美兼在!

在龚自珍收到梁章钜的回信后,安排好书院的工作,即日出发。谁知却天降轰雷,溘然长逝。梁得知消息万分悲痛,感慨着:“正约风云会,何缘露电惊!”

灵堂前,他的叔叔写了一副挽联:石破天惊,一代才名今已矣;河清人寿,百年士论竟如何?这是很客观而到位的评价了。

龚自珍的坟墓,至今掩没在翁山的群墓里,但他的一身正气,却越来越逼人!

-作者-

孔尧。笔名黛珂。热爱生命,热爱文学,热爱诗词。一个清纯朴素的文艺青年;一个难以自拔的红迷;一个性空灵的古诗词作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