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梦令讲了什么道理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03 09:29:07

我们也曾有过走错路的懊丧,但作者“误入藕花深处”,非但没有丝毫的懊丧,反而喜不自胜,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夫误入桃源一般,对眼前这无意中看到的景象惊喜不已。“藕花”就是荷花。她们的画舫驶进了一片荷池,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一团团荷叶随风摇荡,一阵阵荷香沁人心脾。所以,她们误入藕花丛中,非但没有察觉,竟然还入到了深处。这个“深”字用得很好,既体现了荷塘之广,荷花之盛,更体现了她们一行迷途之远,为下文做了铺垫。尽管荷塘的景色如此美好,但毕竟是日暮时分了,既已误入藕花深处,就得赶快找到归路回家。“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就是抢渡。叠用“争渡”二字,就把她们手忙脚乱地奋起划船的情态十分生动地表现出来了。也许当她们突然意识到误入迷途的时候,片刻间显得有点惊恐,酒也醒了许多,于是大家就奋力划起船来。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姑娘的嬉笑声和她们摇桨击水声。

如梦令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梦令讲了什么道理(5)

有人把“争渡”的“争”解释为“怎么”的“怎”,虽然词义可通,词曲中也常有这种用法,但不如解释为“抢渡”更为生动形像,上下文意衔接得更为紧凑。正因为她们奋起抢渡,才“惊起一滩鸥”。栖息在沙滩上的鸥鹭,被她们一行人的嬉声笑语和争渡时划桨击水的声音所惊吓,扑棱棱拍打着翅膀飞向暮色苍茫的天空。这又是一番何等美妙的景象,一个多么动人的场面。“一滩”的“滩”字也用得很好,不仅表现了鸥鹭之多,还表现了鸥鹭栖息的场所,更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果换上“一群”就不能达到这种效果。“鸥鹭”是两种水鸟,这里不一定就是实指“鸥”和“鹭”,而是泛指一般水鸟。但“鸥”出现在诗词中,经常具有一种特定的意象。

如梦令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梦令讲了什么道理(6)

《列子》上说,古时候有个人特别喜欢鸥鸟,每天去海边,总是有几百只鸥鸟同他一道游玩。一天,他父亲对他说:“捉一只带回家来吧。”第二天当他怀着捕捉鸥鸟的心机来到海边的时候,鸥鸟就在空中飞舞不下,再也不靠近他了。古琴曲《鸥鹭忘机》就是歌咏这件事。作者在词中描写“鸥鹭”,更充分地表现了自己潇洒纯真的天性。作者在这里虽然只是描写了惊飞的鸥鹭,没有直接写到人,但她们一行自由活泼、开心玩乐的神情早已传达给了读者。

如梦令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梦令讲了什么道理(7)

有人曾把李清照和豪放词人辛弃疾并列,称为“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都是济南人),还有人说她“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确,李清照现存的七十多首词作,尽管也有不少低回婉转、传情入微的作品,但也有不少像《如梦令》这样一扫香艳词风,毫无儿女之态的清新豪放之作。这是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词人不同于其他词人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语言通俗、质朴无华,完全采用白描手法,把一次平平常常的郊游中所经历的溪亭日暮、误入藕花塘、鸥鹭齐飞几幕场景毫不经意地点了出来,形象生动,意境开阔,情趣盎然。仅仅33字的一首小令,却蕴涵着那么丰富的意境,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剪裁的功夫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参考资料

《如梦令》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