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酒楼局部)
1950年8月,文化处研究员杨仁恺像往常一样,在沈阳市中心的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院前身)仓库里忙碌着。
是年,新中国刚刚成立,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终于迎来了宝贵的和平,一切百废待兴。
回首那长年累月的惨烈战争,有无数流离失所的人,也同样有跟随主人流离失所的文物们。它们或是就此毁于炮火,或远渡异国他乡。
而东北地区,却被视为一片文物富矿,成了人民政府收集整理文物的重点。
全赖末代皇帝溥仪携故宫旧藏“偷渡”所赐,这些在伪满洲国树倒猕猴散后流落于北方雪国的文物们,其数量之多甚至被市场专门被称为“东北货”。
杨仁恺先生的工作,就是鉴定、整理这些文物。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虹桥局部)
其中,有三张《清明上河图》,但杨仁恺却丝毫不以为怪。
当然了,真迹永远只有一个,而面前的三张画毕竟是故宫旧藏,哪怕是赝品,也有其自己的价值。
最终,按照杨仁恺先生的鉴定,这三张画里飞出了两张金凤凰:除了一张摹本外,还有一张明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卷,和被认为是张择端真迹的,我们现在大众所熟知的宋本《清明上河图》卷。
限于篇幅,咱们今天只讲画外事。
为什么杨先生面对三张《清明上河图》,却丝毫不觉得稀奇?
揭开了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捎带回答了《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在历史上地位如此超然。
因为,如果我们纵观历史,就会发现《清明上河图》的数量,是无法统计的。
❖宋本《清明上河图》虹桥上争道的官员与轿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