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虹桥下即将撞桥的船
按照日本学者古原宏伸上世纪的数据,综合全球的博物馆、收藏机构,《清明上河图》在“日本有18件,台北13件,纽约6件,伦敦4件,芝加哥、洛杉矶、布拉格、北京各1件,还有4件下落不明,总计53件。”而中国历史学家童书业也曾说过:“(清明上河图的数量)可能以千万计。”
百年后的现代尚有如此光景,可想而知,百年前古代民间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怕更是数不胜数,如恒河沙粒。
哪来的这么多《清明上河图》?
虽然它真迹创作于宋朝,但这事咱们要从明朝说起。
因为《清明上河图》真正在中国、乃至亚洲汉语文化圈声名鹊起,就是在明朝。
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张择端的真迹,宋本长期以来都在宫廷、显贵手里珍藏和传承,能够见到它真面目的人可说是凤毛麟角,那明清时代的文人们,却似乎个个都见过、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为何物,因此在歌颂盛世、赞叹都市景色、市井繁华时也都曾以清明上河图为比喻。
他们是从哪看到的,又看到了什么样的《清明上河图》?
答案恰恰是我们刚刚说过的结论:
明朝创造了无数张《清明上河图》,惊人的数量才构成了广泛的传播。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虹桥局部)
鉴于这事还是有点复杂,走进历史长河之前,咱们得先理清楚三张《清明上河图》作为锚点。
最重要的,当然是在建国后被奉为真迹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其次是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卷,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院。
宋本和明本,两者并非简单的复制、临摹关系,实际上仇英版与张择端版的差距是相当大的,除了重彩设色,仇英明本在长度上为987厘米,是接近十米的长卷。而张择端宋本为528厘米,因此明本在规模、人数上要超过宋版。也就是说,虽然都叫《清明上河图》,但仇英是以当时繁华的苏州为样本再创作了一版。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城墙部分)
❖ 【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城墙部分)
最后是“清画院《清明上河图》”,也就是“清院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为啥清朝官方又弄出一个版本?
实在是因为明朝仿制的太多了!以至于清宫都分不清孰真孰假、那一张更有价值,于是乾隆干脆下旨另起炉灶,综合了当时所见的各个版本,以清朝时期的人文风物为对象,在画面上较“宋本”和“明本”更加丰富多彩,乾隆十年,清院本被著录于《石渠宝岌初编》,存于养心殿。(但张择端真迹宋本在乾隆时期并没有入宫,倒是逃过了盖章劫。)
从这张画,也可以反证《清明上河图》在当时已经不只是一张画,而是成为一种歌颂盛世的形式、纪录都市繁花的方法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