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概念,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模式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27 23:19:56

骨骼-神经-内脏

内脏活动的主要意义在于保证机体新陈代谢活动的有序进行,以维持机体的稳定。机体主要通过两套系统来调控内脏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脑干-脊髓-交感和副交感-内脏)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和下丘脑-神经垂体系统)。前者是一条快速反应的调节通道,后者是一条持久性的调节通道。这里主要探讨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包括高级神经精神活动、各种感官刺激和内脏活动及内脏环境改变诱发内脏反射。(这里只讨论内脏活动及内脏环境改变所诱发的内脏反射)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反射来调节。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骨骼仍指椎间孔。主要影响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侧角(T1-L2节段中间带外侧核)内,发出节前纤维随前根通过椎间孔、脊神经前支和白交通支进入交感干内,有的终止于相应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有的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有的穿过椎旁神经节到椎前神经节换元。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的血管(血管收缩)、汗腺(汗腺分泌)和立毛肌(立毛肌收缩)等;部分节后纤维攀附动脉行走并在动脉外膜形成相应的神经丛,随同名动脉分布于所支配的器官;部分节后纤维直接或通过神经丛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内脏运动神经对脏器的支配有以下特性。①双重支配:大多数器官同时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两者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是相互拮抗的。少数组织器官除外,如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汗腺、立毛肌、肾上腺和肾脏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②紧张性作用:即安静状态下,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不断地向效应器发放时间冲动。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类似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③某些效应器所处的功能状态不同而功能不同,如交感神经兴奋抑制未受孕子宫的运动;但是促进受孕子宫的运动。

内脏感觉主要通过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脑神经传入中枢。

内脏感受器感受刺激信息,经内脏初级传入神经元传入初级中枢(脊髓和下位脑干)。内脏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聚集于后根外侧;外周突在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盆神经)或交感神经(内脏大神经、内脏小神经)。交感神经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节和交通支到达脊神经节。

内脏感觉的传入范围大致为:①喉、食管和气管的感觉由副交感神经的迷走神经传入;②肺、胃、脾、小肠、肾脏、膀胱、子宫、卵巢和输尿管等部位由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传入;③胸膜、膈肌和腹膜则由躯体神经(C7-L1)所传入;④盆腔内的直肠、膀胱三角、子宫、宫颈、前列腺及阴道上端则由副交感的盆神经传入。⑤心脏、大血管、呼吸和肠胃道的许多信息经迷走神经直接传递到脑干。这些部位的传入冲动也受这些部位特殊的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直接调节血压、呼吸节律和深度,如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延髓内的化学感受器等。

当椎间孔的卡压脊神经前根(运动)导致交感神经传出纤维损伤,交感神经功能被抑制,对应的效应器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即交感-副交感平衡失调,而产生疾病或症状。例如支气管哮喘、心跳缓慢、血压偏低、肠易激综合征、压力性尿失禁等。

对于传入神经为交感神经的脏器或者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的器官,椎间孔对节后纤维的卡压,导致传入信号的缺失,负反馈调节而产生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即交感-副交感平衡失调,可能产生疾病与症状。例如,心动过速、高血压、便秘、神经性皮炎(皮肤血管痉挛)等等。

这些疾病看似与脊柱毫无相关,但是通过矫正脊椎骨可以做到无药而愈的神奇疗效,我们称之为"脊柱相关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脊柱相关疾病会被挖掘出来。

注:本文部分解剖图来源于《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