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方式特色,五种叙述方法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01 11:38:26

【2021年秋季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

阅读重点:8.“我”讲述“团圆”的故事,整合了姥爷、姥姥、妈妈的讲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团圆(节选)

韩东

姥爷当年是南京武定门小学校长。姥姥显然是小学校长的太太。

有一段铁路穿小学而过,铁路两边竖起两道隔墙,架起一座木制天桥。

铁路和天桥是当年武定门小学与众不同的景观。日本人轰炸南京时向这个可疑目标共投掷三枚炸弹。三枚都是哑弹。三枚哑弹即三块石头。一块把操场砸个大洞。一块穿顶而入落在姥爷的办公桌上。还有一块不知去向。

日本小飞机丢下一二三枚炸弹,然后飞走了。姥爷一面看一面数,绝不可能有误。

他忠于职守,最后一个撤离学校。不仅数了炸弹,而且静候它们落地时的爆炸。接着炸弹就躺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姥爷拿起躺椅上的毛毯裹好炸弹,锁好门,前往区政府。由此诞生了携带炸弹的两种方式:怀抱婴儿式和腋下夹包式。姥爷一路上两种姿势换来换去。他不愿让人看见自己逃难还怀抱婴儿,或被怀疑为席卷公款在逃。

火光冲天,远处爆破声不断,区政府大门紧闭。姥爷把炸弹轻放在门前台阶上,才转身离开。

陶吴是姥爷的老家。轰炸开始姥爷就把姥姥及他们唯一的子女我妈妈(当时只有六岁)送到了那里。

轰炸的范围规模迅速扩大。陶吴也呆不下去了。

姥爷就去了芜湖。他计划在那租一处房子,再来接姥姥和妈妈。

买了车票,临时又带上了妈妈。因为分别时妈妈又哭又闹。妈妈是被从车窗塞进车厢的,南下的火车已爆满。父女俩去芜湖投奔一个亲戚。这是失散的开始。

我比较相信妈妈合乎情理的描述,尽管当时她只有六岁。姥姥的回忆更戏剧化、色彩浓烈。她是变故的直接受害者,以致一度精神失常。她提供的画面完全是非现实的。

覆盖江堤的难民使人联想起大型团体操。前面的人直接走下江去。后面的,仍在努力向前。日本飞机在外围投弹、扫射。在最后一班渡轮上,姥爷抱着妈妈站在栏杆边。姥姥在上船时挤丢了。

于是就有了她驾一条小船去追大船。居然让她追上了。大船上放下软梯,她放下橹起身去抓。由于某种力学原理小船反而向后移去。她失败了。——这段记忆的不可靠之处在于姥姥根本不是一个可以独自驾船划桨的人。除了当校长太太她绝对一无所长。

有一点可以肯定:姥爷、妈妈先去了芜湖。再接姥姥已不可能,陆路交通全断了。

姥爷捎信给姥姥,让她尽快从水路来芜湖。从此他天天带妈妈去码头接人,直到芜湖几天后也被夷为平地。

按部就班的姥爷战争年月也没变灵活一些,反而增添了另一些习惯、成规和仪式。守望亲人便是其一。有车站码头他在车站码头,没车站码头他在村口路边。手笼在袖子里,腰背挺得笔直,下巴上翘,眼睛微眯。三十多年后这一情景仍反复重现。姥爷头发全白,在村口守望他的女儿,后来守望爸爸、哥哥和我。如此固执的守望源于战争年月芜湖的遭遇。姥姥终于没有出现在登岸的难民中。他带着妈妈向郑州方向而去,临走在芜湖大街小巷断壁残垣及电线杆遍贴告示,试图告诉姥姥他们的去向。

姥姥没有及时赶到芜湖。当时姥爷把她托付给一个姓张的,妈妈的干爸爸。姥姥和张爸爸一家一截一截地雇船划向芜湖,到达时芜湖已是一片废墟。

连岸也没上。船停在芜苇洲,每天雇人打探消息。大家分析认为姥爷、妈妈已遇难。于是姥姥和张爸爸一家号啕大哭。

哭了一场,毕竟没看见尸首,张爸爸继续雇人探听消息。大约受雇的人都是些不识字的船民,没人提到贴满芜湖大街小巷的告示。

然后姥姥就看见了老虎,说是在水边淘米时看见了它的尾巴。一截白一截黑,不是老虎尾巴是什么?芦苇再怪也不生成这样啊。一阵风过芦苇顺势倒伏,唯这根东西逆风而去。姥姥慌得扔下米箩向渔村狂奔。

山林之王来到江上和鱼雁争食,事情过分蹊跷。都说姥姥思夫心切神志不清了。

打探姥爷的路线变长了,姥姥仍坚持不懈,准备在这件事上花掉自己所有的私房钱。 每天船夫们从码头上来,向她报告消息。再后来报告的人有了座位、茶碗和其他听众。

再无人关心听者本身的遭遇。大伙儿把此举理解成阔太太花钱雇人到家里说书解闷。最后一位说书人是姥爷的同事,准备去武汉,便鼓动姥姥在武汉的报纸上登报寻夫。

姥爷经郑州南下,越千山万岭,此时正在武汉一小学任教。一共有十七张剪报被寄至姥爷的办公室。也有夹着整份报纸找来的。

姥爷关门谢客,独对报纸,造表做计划。姥姥就是按这张计划表一站一站到武汉的。姥爷如期出现在汉口的码头上。有一身藏青色的呢料中山装大约就是这时买的。可以想象姥爷穿着它登码头上岸的样子。

这一次他是被自己以外的别人守候着。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姥爷静候炸弹爆炸、离开时不忘锁门、送炸弹时交替更换姿势等细节,从中可以看出他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谨慎拘泥的性格。

B.对姥姥重金寻夫的行为及遭遇,大伙儿不理解也不关心,这与《孔乙己》中看客心态相似,都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愚昧麻木。

C.小说关于轰炸、火光等正面描写战争的内容不多,主要从夷为平地的城市、流亡的人们侧面表现战争,写作角度较为独特。

D.小说写姥爷一家在战火中历经曲折实现团圆的故事,再现了特殊年代亲人之间的执着守望,展现了人性中温暖感人的一面。

7.小说写姥姥“不可靠”的记忆,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8.“我”讲述“团圆”的故事,整合了姥爷、姥姥、妈妈的讲述,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6.B(“普通民众的愚昧麻木”言过其实。)

7.人物塑造:突出姥姥在战争阴影下的焦虑与惶恐,使姥姥形象更真实典型。主题表达:反映日本侵华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心理创伤,使反战主题深及精神层面, 深化了作品的批判性。

8.示例:①整合多方讲述,突破了“我”的视角的局限,叙述更为自由;

②再现不同个体的不同体验和记忆,使故事更为真实、立体;③突显家破人散盼团圆的不幸与艰难,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意味,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

阅读重点:

8. 作者说:“好的小说要多多留有空白,一如书法中的飞白,线与线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气韵却在那里,所以才好看。”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的留白部分。

9. 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堂唢呐(节选)

王祥夫

从早上到现在,一阵又一阵、一阵又一阵的唢呐声就从没停过。

从宝树站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山坡上的动静。父亲此刻正坐在那里抽烟,父亲的哥哥也就是那个瞎子在吹唢呐,背对着这边,所以只能看到他的背,有点儿驼,不知为什么瞎子的背都会有点儿驼。

宝树对宝树媳妇说,我真的想不起他来了。宝树说还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听父亲说过这件事。他们昨天还算了一下,真的都有五十多年了,这可不能算短,谁都不会想到他会突然回来。怎么说呢?这事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觉得有那么点伤心,得到信儿的亲戚们都三三两两地赶过来了。人们差不多都快要想不起他来了,突然间,他回来了,就这么回事。不少人眼睛都红红的。

站在宝树和宝树媳妇待的地方听唢呐声,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

真够可怜的,远天远地地赶回来却没见上。宝树媳妇说。

我想他心里现在是要多难过就有多难过。宝树说。

听说瞎子的耳朵都特别好使。宝树媳妇说。

他是用唢呐在哭。宝树说,就让他哭吧。

其实那会儿找个人就说是你奶奶哄哄他也好。宝树媳妇又说了,他离开家都五十年了,村里找个岁数大的老奶奶,反正他也看不到,拉拉手,说说话,就说是他的亲妈,他就不会这么伤心。再说,他也记不起小时候的事。

唉。宝树叹了口气。你说的也许有道理,反正他也看不见。

山坡上边现在没有什么人了。上午的时候,人们都跟着上了山去了坟地,都以为会像往常那样很快就下来,但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又都陆陆续续地下来了,而且都随便吃了一些东西,先垫补垫补。到了晚上,人们才会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庆祝什么?庆祝宝树的瞎子伯伯从外边回来。因为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因为这个时隔五十年才从外边回来的人,村里要办一次大宴,*了两头肥猪,蔬菜和鱼还有别的东西也都买了回来,当然还有酒。做饭的是本村的李本希,把东西差不多都已经做好了,不少女人在那里帮忙,香味已经传出好远。这顿饭是宝树父亲操办,宝树对父亲说这花不了多少钱,好好操办一下,这些钱我都出了。

宝树说话的时候眼圈儿都红了,宝树父亲的眼圈儿也红了。

你奶奶活着该有多好,她等啊等啊。宝树的父亲小声对宝树说。

我奶奶真是应该多等几天。宝树也是想不起别的什么话了。

真没几天,她就等不下去了。父亲说。

鞋呢?宝树的父亲忽然想起那双鞋了,站起身忙去找鞋子了,这里翻翻,那里翻翻,那双鞋是宝树的奶奶给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做的。鞋马上被宝树的父亲找到了,就放在柜子的顶上,用毛巾包着,鞋里放着一些枣。

早上上山之前,宝树看着瞎子伯伯把那双鞋穿在脚上了,还正好。

正好,妈做的鞋。宝树的父亲在一边说。

正好,妈做的鞋。瞎子伯伯用手摸着鞋。

宝树看见瞎子伯伯的眼里开始流泪,他不停地流泪,不停地用手摸鞋子。

村子里现在是很少办这种大吃事了,村子里把这种全村人参加的宴叫作大吃事。桌子也从祠堂里搬了出来,这些桌子平时都放在祠堂里边,漆了明漆,办大事的时候才会被搬出来。现在它们又被搬出来了,被放在河里洗刷干净了,在村街上被摆成了一排。这就让村子里有了某种过节的气氛。不少人都从外边回来了,除了宝树家的亲戚,远远近近的乡邻们也都赶了回来,其实他们都刚刚离家才不久,因为春节刚刚过去。虽然忙,但他们都想回来看看五十年前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

宝树的瞎子伯父名字叫天堂,这好像不是人的名字,但不少人还记着这个名字。天堂的名字是怎么起的呢?因为村子里原来有个教堂,天堂的名字是那个比利时神父给起的,比利时神父的坟还在教堂的后边,是个很大的土堆。不过教堂现在不在了,只有四堵高墙在那里立着。墙可真是太高了,上边平时总是落满了野鸽子。这个教堂的西边还有个石头砌的酒窖,神父的葡萄酒就放在里边。神父当年种的葡萄现在可是都没了,那片地荒着。

不息的唢呐声从山坡那边传了过来。

这会儿,宝树的父亲还陪着他的哥哥天堂在上边,陪着他在父母的坟前吹唢呐。宝树的父亲不说话,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天堂也不说话,他在不停地吹,有时会停下来擦一下眼泪。包括宝树的父亲,人们都不知道天堂怎么会变成了个瞎子,人们知道他身上肯定会有不少故事,一个人在五十多年的工夫里没有故事才怪呢。人们都想知道这些,都想知道他被卖到了哪里?那家人待他好不好?那家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些什么人?河南那边的人听说都很好。天堂待的那家人家是开响器班子的,所以天堂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

还是在春节前,有人到家里来给宝树的奶奶采血,是两个公家人。宝树,还包括别的那些人都不知道公家人采血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匹配。和什么人匹配呢?和当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一个人匹配。公家的人说,那个人有可能就是宝树父亲的哥哥天堂。公家的人这么一说,人们就再次想起了六岁上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但人们谁也想不到天堂过了春节竟然就突然回来了。人们去车站接他,一路上都发愁该怎么告诉天堂他娘刚刚去世的消息,谁也没主意,这太突然了,也让人太伤心了。

宝树对宝树媳妇说,他肯定还以为奶奶还活着,所以才急着往回赶。

当年,人们都知道天堂的父亲,也就是宝树的爷爷,为了寻找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出了车祸,当时就没了命。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宝树的奶奶是年前才去世的,采完血,人们告诉她,采血是为了找她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要是对,天堂马上就可以回来和家人团圆了。宝树的奶奶激动得当时就大声哭开了,并且开始着手打铺衬做那双布鞋。人们都说宝树的奶奶是不应该做那双鞋的,是累坏了,现在村子里谁还做鞋?而她执意要做那一双布鞋,做完鞋,她突然就去了,没病没灾也像是不难受,忽然就去了。鞋子就放在柜子的顶上,被一条干净毛巾包着,宝树还记着奶奶往鞋里放枣子的情景,奶奶一边往鞋子里放枣一边还说,放几个枣在鞋里,天堂就会早早地回来了。

回来吧天堂,你给娘赶快回来吧。宝树的奶奶对着那双鞋说。

(选自《中国作家》,2021年第6期)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既点明了人物、事件,也表达了身在天堂的宝树奶奶对儿子的思念。

B. 亲戚们和村里人并不同情天堂的遭遇,而是为母子分别多年却没能相见而伤心。

C. 村里人想好好吃一顿庆祝天堂回家,故宝树与父亲在办大宴这事上达成了一致。

D. “公家人”是对公职人员称呼,两个公家人的出现是为了采集血样做亲子鉴定。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多处写唢呐声,“从早上到现在”“从没停过”写出了唢呐声持续时间长,“一阵高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写出了天堂内心的悲痛。

B. 小说中使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塑造瞎子伯伯的形象,“正好,妈做的鞋”看似是重复,实际上蕴含着兄弟二人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

C. 宝树奶奶做的这双鞋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物象,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被拐卖的儿子,往鞋里放枣更是展现了母亲对儿子回家的期盼。

D. 小说采用平淡而忧伤的语调讲述了一个被拐卖的瞎子伯伯回家的故事,却能够将微妙的情绪传递给读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8. 作者说:“好的小说要多多留有空白,一如书法中的飞白,线与线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联,但气韵却在那里,所以才好看。”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的留白部分。

9. 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检测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 “也表达了身在天堂的宝树奶奶对儿子的思念”错,小说标题“天堂唢呐”,“天堂”既是宝树瞎子伯伯的名字,也代表奶奶去了天堂;而“唢呐”是宝树伯伯吹给去世的奶奶的听的,应是表达瞎子伯伯天堂对在天堂的娘的思念。

B.“亲戚们和村里人并不同情天堂的遭遇”错,从“这事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觉得有那么点伤心,得到信儿的亲戚们都三三两两地赶过来了”,人们为了迎接天堂回来办“大吃事”等可知,亲戚们和村里人都同情天堂的遭遇。

C.“村里人想好好吃一顿庆祝天堂回家”与“宝树与父亲在办大宴这事上达成了一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7.B “心理描写”错,文中通过肖像描写“只能看到他的背,有点儿驼,不知为什么瞎子的背都会有点儿驼”、动作描写“他在不停地吹,有时会停下来擦一下眼泪”、语言描写“正好,妈做的鞋”塑造瞎子伯伯的形象,但没有心理描写。

8.①天堂是如何被拐卖的。②天堂在河南养他的那户人家如何长大,如何学会了唢呐。③天堂的眼睛是怎么瞎的。④天堂的父亲是如何出的车祸。⑤天堂是如何寻亲,如何做血液匹配的。

【解析】所谓留白,是绘画中的概念,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篇小说是作者追求好小说留白艺术的体现,小说中的留白部分就是没有写清楚,让读者去想象的地方,梳理这部分情节即可。

如文中只交代天堂“六岁上被人贩子拐走”,天堂是如何被拐卖的,是留白;

文中有“河南那边的人听说都很好。天堂待的那家人家是开响器班子的,所以天堂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天堂在河南养他的那户人家如何长大,如何学会了唢呐,是留白;

文中说天堂是“瞎子”,那么天堂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留白;

文中写“天堂的父亲,也就是宝树的爷爷,为了寻找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出了车祸”,天堂的父亲是如何出的车祸,是留白;

文中写“还是在春节前,有人到家里来给宝树的奶奶采血,是两个公家人”,天堂是如何寻亲,如何做血液匹配的,是留白。

9. ①小说主体采用顺叙的叙述顺序,中间插叙内容,使小说的叙述更加灵活丰富。②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以宝树、宝树媳妇的视角讲述故事,使叙述更加紧凑。③多用对话的形式,以宝树和宝树媳妇的对话、宝树和宝树父亲的对话、宝树父亲和宝树伯伯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④以“唢呐声”为线索,展现了宝树伯伯天堂的心理世界,营造了小说悲伤的氛围。

【解析】常见的叙述方法涉及叙述顺序、人称、线索、表达方式等。阅读这篇小说可知,小说采用主体顺序、中间插叙的叙述顺序来写这个故事。文章开头就交代了宝树的伯父回来了,写人们对这件事的反应,写宝树与宝树媳妇的对话,写伯父在奶奶坟前吹唢呐等,这是按照时间顺序在写;而中间插叙了宝树伯父六岁时被人贩子拐走,宝树爷爷为了寻找儿子出了车祸,后来公家人来给奶奶采血寻亲,奶奶做鞋等。两种叙述方式的使用使小说的叙述更加灵活丰富。

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文章是从宝树和宝树媳妇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如“站在宝树和宝树媳妇待的地方听唢呐声,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真够可怜的,远天远地地赶回来却没见上。宝树媳妇说。我想他心里现在是要多难过就有多难过。宝树说”“宝树看见瞎子伯伯的眼里开始流泪,他不停地流泪,不停地用手摸鞋子”“宝树对宝树媳妇说,他肯定还以为奶奶还活着,所以才急着往回赶”等,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以宝树、宝树媳妇的视角讲述故事,使叙述更加紧凑。

在叙述中多采用对话,如宝树与宝树媳妇的对话,“真够可怜的,远天远地地赶回来却没见上。宝树媳妇说。我想他心里现在是要多难过就有多难过。宝树说”;宝树与宝树父亲的对话,“你奶奶活着该有多好,她等啊等啊。宝树的父亲小声对宝树说。我奶奶真是应该多等几天。宝树也是想不起别的什么话了。真没几天,她就等不下去了。父亲说”;宝树父亲和宝树伯父的对话,“正好,妈做的鞋。宝树的父亲在一边说。正好,妈做的鞋。瞎子伯伯用手摸着鞋”。以宝树和宝树媳妇的对话、宝树和宝树父亲的对话、宝树父亲和宝树伯伯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

以“唢呐声”作为线索,如开头“从早上到现在,一阵又一阵、一阵又一阵的唢呐声就从没停过”“站在宝树和宝树媳妇待的地方听唢呐声,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他是用唢呐在哭。宝树说,就让他哭吧”“不息的唢呐声从山坡那边传了过来”,这“唢呐声”展现了宝树伯伯天堂的心理世界,营造了小说悲伤的氛围。

【某地2021届模考】

阅读重点:

9. 这篇小说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这种写法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讯

【美】奥拉姆

他静静地坐在那儿,等着。他的背轻轻地靠在椅背上,摆在桌子上的双手交叉成金字塔的形状。他的眼睛盯着墙上的单向透明镜,冲透过镜子向里监视的警察微笑着,想要他们看到他的自信和优势。

侦探马库斯•奎尔坐在桌子对面,仔细打量着这个被拘押的犯罪嫌疑人。那种想要证明自己是最坚强的、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表情,他见过无数次了。每次看到嫌疑人表现出这种妄想的心态,试图把自己当成审讯室的主人时,奎尔都忍不住想笑。

奎尔侦探知道他们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只有两个字:脆弱。每个人都是脆弱的,他们需要空气,他们会流血,骨头会折断。每个人都是脆弱的,一点点压力就能使他们崩溃。

奎尔慢悠悠地看了嫌疑人一眼。这家伙一直没停止笑,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笑,更像是受到刻意控制的笑。

奎尔打开桌子上的文件夹。

“请告诉我,瑞恩斯,发生了什么?”

瑞恩斯耸耸肩,说:“我*了他。”

奎尔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承认*了亚瑟•格雷森?”

“我承认。”

“你为什么要那么做?”

瑞恩斯断开与侦探眼神的接触,看向天花板。

“他毒害人们。”他说。

“啊……什么?”

'他掠夺那些不幸的人,从卖给他们的违禁物品中获得利益,而他非常清楚那种东西对那些人意味着什么。他靠着毁掉人们的生活发财,而我鄙视这种对权力的滥用。'他的目光离开天花板,回到侦探身上,仿佛在观察着奎尔的每一个动作。

奎尔摇晃了一下,发出轻声的嘲笑。

瑞恩斯接着说下去:“人们身上有种特性,他们会仓促地去进行评判,却不愿意花点时间去理解。他们更注重眼前而忘了过去,他们绝不会问是什么使我……成了社会的异类。我敢保证,此刻他们在想什么是我最好的死法。”

“你能责怪他们吗?”奎尔问。

“当然不能。我违反了规则,现在必须面对由此引起的后果。可是你问到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我不在乎。”奎尔从椅子上站起来,“老实说,我已经厌倦在这里浪费时间。”

瑞恩斯搓着双手。

“可以理解。我只是想请你再听我说几句。请坐,侦探。”瑞恩斯指着侦探的椅子。

奎尔抿着嘴唇,不情愿地慢慢坐下来。

“很好。现在,要是我告诉你,亚瑟•格雷森不是唯一的会怎么样呢?”

侦探立刻屏住了呼吸。

“唯一什么?”

“格雷森不是唯一死于我刀下的。”

“我会说你在撒谎。”

“随你怎么说,侦探。不过现在,你能不理会那种让一个连环*手从你手中滑掉的可能性吗?”

瑞恩斯把双手交叉起来,搭成金字塔形。

奎尔极力控制住自己的呼吸频率,以确保血压不会升高。

“好吧,几个?”

“你认为有几个?”

“行了,别再跟我玩猜谜游戏了。你为什么要*他们?”

“因为他们不肯停止。”

“停止什么?”

“停止违法犯罪。”瑞恩斯大笑起来,笑声响得连外面都能听到。

“这倒有趣,”奎尔冷冷地说,压制着想掌掴这个自鸣得意的家伙的强烈*,“听起来你像是个义务警员。”

“完全正确,侦探。”瑞恩斯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锥子般的目光刺向奎尔。

“这么说,你的使命是维护公正,哈哈!”奎尔笑道,毫不掩饰轻蔑之情。

“必须有人这么做。”

“难道你不知道警察是国家机器的执法者吗?”

“当然知道。事实上,就在前几天我还遇到了你的一位同事。”

奎尔心里暖洋洋的快意被一阵冷飕飕的寒意取代。

“哦,是吗?那是谁呢?”

“你的搭档,兰德侦探。”

“什么?”

奎尔咬紧牙关,看着瑞恩斯,那家伙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

“恐怕他不能再同你搭档了。”

“你*了一名警官?”

“更正一下,一名腐败的警官。”

奎尔伸出胳膊,用手指指着瑞恩斯。

“你……你是个人渣!”

“哇,我料到你会这么说。毕竟,你与兰德、格雷森一起做事,分享好处。”

“哼,你是个妄想狂。”奎尔努力保持镇静,可是他放在桌子下的手却禁不住抖动起来。

“你害怕了吗,奎尔?现在,你那些躲在隔壁监听的同事们正在欣赏你和兰德做坏事的照片。”瑞恩斯再次露出笑容。

“你胡说!”奎尔听到自己的声音变了调。

“告诉我,侦探,你是罪犯吗?”

奎尔感觉到头发都被冷汗湿透了。

“你怎么知道的?我们做得很隐蔽。”说到一半时他呆住了,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我是说……不,我是……”他完全乱了阵脚,不得不再次闭嘴。

奎尔侦探低下头,看着映在光滑金属桌面上自己淡淡的影子。过了一会儿,他慢慢地转过头,看着墙上的单向透明镜。同事们正在镜后看着他,他想象得出因为他的背叛而出现在他们脸上那震惊和愤怒的表情。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故事情节步步推进,警官奎尔的内心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而真正使他陷入紧张慌乱的则是瑞恩斯提到了格雷森被*一事。

B. 瑞恩斯以身试法*死了兰德和格雷森,他鄙视他们这些靠毁掉他人生活发财的人,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为社会铲除坏人,维护社会公正。

C. 瑞恩斯承认自己*人违法,知道必须为此承担相应后果,但他也心怀不平,抱怨世人只看到自己犯罪的表象,却不过问犯罪背后的原因。

D. 在奎尔对瑞恩斯审讯之前,瑞恩斯已向警方举报了奎尔的违法行为,其他警察也监听了这场审讯,奎尔的罪恶嘴脸已暴露在众人面前。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瑞恩斯微笑着展现“自信和优势”,奎尔打量着对方“忍不住想笑”,开头部分对双方的细节描写相映成趣,传达出两人此时的微妙心理。

B. “一直没停止笑”“大笑起来”“笑容突然消失了”“再次露出笑容”,文中对瑞恩斯的这些神态描写前后呼应,展现了人物情绪的丰富变化。

C. 文中有两处写到瑞恩斯把双手交叉成金字塔形,描写手法相同而用意有别,前者表现人物紧张中故作镇定,后者表现人物愤怒中有所节制

D. “我们做得很隐蔽……”“我是说……不,我是……”,句中的几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非常传神地表现出真相败露后奎尔的慌乱情状。

8. “审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这种写法有哪些作用?

【某地2021届模考】

6.A 【解析】“而真正使他陷入紧张慌乱的则是瑞恩斯提到了格雷森被*一事”错误,真正使奎尔陷入紧张慌乱的应是瑞恩斯提到了兰德被*一事。文中当瑞恩斯提到兰德被*时,“奎尔心里暧洋洋的快意被一阵冷飕飕的寒意取代”,继而“咬紧牙关',表明其内心高度紧张,濒临崩溃。可见选项张冠李戴。

7. C 【解析】 “用意有别”错误,根据前后文意可知,两处动作描写表达效果相近,都是表现瑞恩斯的从容自信和对奎尔警官的蔑视。

8. ①“审讯”本来指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文中又可指犯罪嫌疑人对腐败警察的另一种“审讯”。②从全文主旨上,“审讯”也可以理解为从正义和道德的角度对邪恶势力的严正“审讯”。

9. ①人物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为紧凑。②人物对话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两位主要人物的行为、性格乃至心理活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对话加以表现的。③人物对话是揭示小说主旨的主要途径。小说张扬正直正义、批判腐败丑恶的主旨是在人物对话中逐步揭示出来的。④凝练生动的对话增强了读者的在场感,更易引起读者共鸣。

新高考 新题型 最新试题 对点专练 现代文阅读Ⅱ专项突破

小说的叙事方式对点专练二 (3练)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训练重点:

9. 小说中“奶奶”的一生是怎样被完整地叙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跪大别山(节选)

曾剑

奶奶要死了,我给干爹打电话。干爹叮嘱过我,说一旦奶奶“快不行了”,一定告诉他。

干爹是麻城人,早年闹革命来到红安(时称黄安)七里坪,结识了奶奶。据说革命时期,奶奶曾帮助过他,对他有恩,他认奶奶为干娘,叫她娘,干爹对我和奶奶好,总是给钱给物。关于他与奶奶的交情,我问过奶奶。奶奶说,没啥,没啥,然而,眼睛却潮润了。我知道这里面有秘密,不仅仅是奶奶帮过他那么简单,但奶奶不说,我也就不问。

埋葬奶奶那天,干爹没有回武汉,他留了下来,为奶奶守孝。干爹说,孩子,我跟你讲奶奶的故事吧,你奶奶是个大人物,她了不起……

1927年初冬,七里坪郊外,一股匪军三百余人,追赶着一个年轻人,领头的喊,他是头,抓活的,抓活的!领头的匪军大脑袋,大嘴咧开,活像一只站立起来的蛤蟆精。

枪声在那个年轻人的头顶雨点般响起,那不是要命的枪声,子弹都打在他的头顶或脚下。

同他们的喊话一样,他们要抓活的。

年轻人奔跑在七里坪镇狭窄的街道上,在街角拐弯处,在他的前方巷子,一扇门突然打开,一个娇小的女人的身影探出来。当年轻人跑到她跟前时,那个女人的手,像一只鹰爪,死死地抓住他。

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奶奶。奶奶极快地将年轻人拽进屋,将他推进夹层墙藏起来。七里坪地处大别山南麓,天台山脚下,这里群山环绕,匪患众多,不少人家有藏身的夹墙。

很快,门外的脚步声洪水般逼近,继而远去,消失在幽长的街道。这时候,夹墙的门被打开,奶奶将年轻人拉出夹墙。她打开后门,门口是繁密的竹林,竹林连着山,山上全是树。奶奶对年轻人说,快,从后门走,他们往北去了,一会儿他们没抓到人,还会回来。你进到林子,往南跑,一直往南。

年轻人一路向南,连夜跑到木兰山,与失散的战友会合。

年轻人率部队打回七里坪时,才知道,那天他能逃脱敌人的追捕,并非仅仅是我奶奶家那堵夹墙。真正救他的,是我的二伯。他被我奶奶推进夹墙时,奶奶顺手摘下他的帽子,把它戴在我二伯的头上,奶奶让我二伯装扮成这个年轻的红军,向黑溪山飞奔,白腿子匪军在七里坪三里外的黑溪山追上了他,他们发现抓错了人,在黑溪沟畔*害了他。

干爹突然停止他的讲述,望着我,表情凝重。他说,孩子,那个被白军追*的年轻人就是我。干爹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他努力地控制情绪,想自己平缓下来,但他没能够。他懊恼地说,我当时躲在夹墙里,并不知道外边发生的一切。

干爹自己也是为了引开敌人,保护战友,跑上我家门前那长长的巷道的。

那年,干爹带着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军的一支,在七里坪一带秘密行动,发动红军,为上级密谋的黄(安)麻(城)起义做准备。不久,干爹遭叛徒出卖,身份暴露,他和他的部队,被国民党民团和红枪会匪徒数千人围堵追*。他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分散突围。他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开敌人,以便更多红军突围,直至来七里坪,被奶奶救下。

干爹从木兰山带着红军*回七里坪时,是七天后的事。干爹说,那时,我二伯的尸首还挂在黑溪沟边的古松树上示众。几个白腿子大兵在尸首旁巡逻,等待红军“上钩”,干爹一声令下,*死了他们。干爹抢回了我二伯的尸首——尸首分离,被砍成四截,在树上像悬挂的风*腊肉,惨不忍睹。干爹把我二伯的尸首运回来,埋在我家后山坡。

那段时间,我大伯为了生计,从七里坪倒水河放排,直下汉口。大伯回来后,听说他二弟的死,拿起砍刀,要去城里同白军拼命,干爹拦住了他。干爹说,兄弟,现在给二子报仇,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时机不成熟,白送性命。我大伯低头不语,在那儿生闷气。干爹说,要不,你跟我干革命吧。我们的队伍人多,保准能给你兄弟报仇。大伯不敢做主,看一眼奶奶,奶奶说,去吧,跟着你大哥干革命。

这个晚上,我的大伯拥有了一套军装、一杆长枪。这年冬天,黄麻起义的枪声打响,大伯战死黄安城。

战争局势紧,从攻城到外围战斗,牺牲的战友多,可怜我大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干爹说,他的确是牺牲了,他的战友看见他牺牲了,战友当时顾不上他,后来,就分辨不出谁是谁了。

大伯留在这个世上的,只有我家山后他坟里的几件衣物,还有红安烈士陵园烈士墙上,他的名字。

我忍不住哭出声来。奶奶太苦,奶奶太累,奶奶忍受着这么大的痛,却从来不说。她眼瞎了,可她不是哑巴。但多年来,她几乎把自己活成了哑巴。偶尔,我听她自言自语:黑溪山那么大,二子那么熟悉,咋没逃了呢?

每天,太阳落山那一刻,奶奶打开后门,朝着后山坡儿子们的坟地张望,是她必有的举动。

她是在唤儿回家。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围绕奶奶与干爹的交情展开情节,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普通百姓对革命的支持与付出,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

B. 小说注重语言锤炼。如文中加点的“探”“拽”“推”三个动词,准确地表现了奶奶救助干爹时的谨慎与果断。

C. 小说叙写了二伯被害惨状和大伯牺牲的情形,分别表现了敌人的残忍和战争的惨烈,也为小说增添了悲壮色彩。

D. 失去孩子的奶奶“几乎把自己活成了哑巴”,既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也突出了她强忍痛苦保守革命秘密的伟大。

8. 小说中的“干爹”主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奶奶”的一生是怎样被完整地叙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新高考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训练重点:

8.请指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交织起来的。(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叶圣陶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弄,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那老妇人深陷的眼眶里,红筋牵牵地,发亮;放大的瞳子注视孩子的脸,定定地,凄然失神。

近来,那孩子特别会哭,叫开了头便难得停,好比大暑天的蝉儿。老妇人百般抚慰,可是不大见效,直到他自己没了力,一壁呜咽,一壁让眼皮一会开一会闭而终于阖拢,才算收场。

今晚老妇人感到特别安慰:到这时候了,孩子的哭还不见开场,假若就这样倦下来睡着,岂不是难得的安静的一晚?然而她又感到特别不安:不晓得就将回来的阿弟怎么说法,不晓得几天来醒里梦里系念着的可怜宝贝到底有没有着落。这时候,她注视着孩子,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她不敢再想,无聊地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甚?”“张。”大男随口回答。“不!不!”老妇人矫正他说,“我教你,大男姓孙。记着,孙,孙!”“孙。”大男并不坚持,仰起脸来看老妇人的脸,就这样学着说。

老妇人心头一阵酸。“随便哪个问你,你说姓孙,你说姓孙……”声音渐渐凄咽了。

“哇——”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小身躯死命地挣扎,泪水淌得满脸。

老妇人知道每晚的常课又要开头,便以柔和的声音来呜他。大男照例不理睬,喉咙却张得更大了,“哇……妈妈呀……”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那一声就如一针,针针刺着自己的心。她于是站起来走,把大男横在臂弯里。从她那动作的滞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可见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搭,搭,外面有叩门声,同时,躺在跨街楼底下的那条癞黄狗汪汪地叫起来。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便匆遽地走去开门。

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连忙,轻轻地,回身把门关上,好像提防别的什么东西也乘势掩了进来。

“怎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

“唉!总算看见了。”阿弟摸着额角,颓然,像完全消失了气力。

“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心头是一种悲痛而超乎悲痛的麻麻辣辣的况味。

“阿姊,我今天遇见的那个弟兄,是一个好人。我找着了他,求他的恩典,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我告诉他这两个人怎样地可怜,是夫妻两个,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里啼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

“他约我六点钟在某路转角等他。我自然千多万谢,提早等看。他引看我问野里定,一路同我谈。啊——那弟兄嘴唇粘着支纸烟,一壁吸烟一壁幽幽地说,‘那一天,我们那个弟兄,上头的命令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开出去。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

“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他记得清楚,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我们逐一认去,认到了,一横一竖放着,上面外国号码十七十八我识得。”

“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脸色凄惨,眼眶里明莹着仅有的泪。一阵忿恨的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

阿弟看阿姊这样,没精没采回转头,叹着说.“我看棺木还好的,板不算薄。”

“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身体索索地震动,继续说,“我不想什么了,明天死好,立刻死也好。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命!——怕什么呢!我是姓张的丈母,映川的娘,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忿恨的火差不多燃烧着她的全体,语声毫无顾忌地哀厉而响亮。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仇!”

阿弟听呆了,怀着莫名的恐惧,伸手掏衣袋。“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着“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字条拿出来了,是撕破了的一个联珠牌卷烟匣子,反面写着八分潦草的一行铅笔字。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

“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像嗜书者想把书完全吞下去那样地专凝。但她并不识字。

“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她已决定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

“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呀……”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四日作毕

【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共产党员、革命群众。本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描绘了一幅凄凉惨淡的暗夜图,暗示了老妇人与孩子的生存环境之恶劣。

B.“近来,那孩子特别会哭”的原因是孩子岁数太小,而外婆年老,照料难以周全。

C.老妇人告诉大男说自己姓孙,而且反复强调,是怕孩子时间一久忘了自己的姓氏。

D.老妇人不识字却专凝地看字条,说明她在悲愤的打击之下,已经有点神志恍惚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夜”为标题,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同时具有象征意义:统治者凶狠异常,整个社会还处在黑暗残暴的统治之下。

B.小说多次提到大男哭,而且两次写他哭着喊“妈妈呀……”,使情节前后连贯,相互呼应,真实自然,小说的结构因此显得很严谨。

C.“眼眶里亮着仅有的泪”“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这样的细节描写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意欲报仇雪恨。

D.老妇人在女儿女婿被捕后,感到哀伤痛苦;听到阿弟介绍后,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而在听了遗书内容之后,内心变得坚定而充实。

8.请指出小说的两条线索各是什么,它们是怎样交织起来的。(4分)

9.小说中的字条在结构情节和塑造人物上作用极大,请简要分析。(6分)

【某地2021届高考模考试题】

训练重点:

9.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请据此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红发乞丐故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乞丐

(英)毛姆

我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周边的街道上闲逛,不时瞥--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环绕广场的拱廊里阴凉处坐下来,要了一杯酒。

太阳把无情的烈焰抛洒在广场上,耷拉着的椰子树沾满尘土,巨大的兀鹰不安地栖息其上,有时会突然降落地面,叼起几片残渣,扇动笨重的翅膀,飞上教堂的塔顶。我已经给完所有的零钱,只能对那些纠缠不清的乞丐频频摇头。他们不给你片刻的安宁。报童硬要把那些湿漉漉的报纸卖给我,乞丐们苦苦哀求指望能得到点施舍……但是他们随时留意着那个肥胖的警察,他会拿着皮带突然冲过来,照着他们的头或后背狠狠地抽上一鞭子。

突然,我被一个乞丐吸引住了,他的头发和胡子红得耀眼,胡子乱蓬蓬的,衣服破烂不堪,勉强遮体。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和骨头。在饥饿的人群里他显然最为可怜。他大约40岁,是唯-不开口说话的乞丐,甚至连手都不伸出来,只是凝视着你,让人感到极其不自在。如果有人给他一个硬币,他会向前一小步,伸出爪子一样的手,拿过硬币,也不说一声谢谢,就木然地走开。

他站在我面前,和他站在其他桌子前的时间一样长,用悲凉的目光看着我。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失魂落魄的人,他的外貌有种让人恐惧的东西,神志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全。我没有什么好给他的,为了不让他白等,我摇了摇头。过了一段时间,他走开了。

傍晚时,凉风再次把我诱惑到了广场上。不久,大量的人群从四周的街道拥入广场,黑色的兀鹰尖叫着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可以啄食,它们就会猛然坠落地面,再从人们的脚下急急忙忙地跑开,我又看到了那个红发怪人,他没有在我的桌前停留。我估计他还记得早晨没能从我这里获取分文,觉得再这么做没有用。我在想他是不是个水手,一个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从船上开了小差,逐渐堕落到目前这种令人同情的状况。他不见了。

夜里醒时,不知道为什么,他衣衫褴褛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曾经见过他,但是我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我度过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样。但我在守候红发乞丐的到来,当他站在我邻近的桌子旁边时,我仔细观察着他。现在我非常确信在哪里见过他,甚至认识他。我不好意思上前招呼他。我为不能把他对上号而恼火,就像你在努力回想一个人的名字,那名字分明已经在你的舌尖上,却又一下子溜走了。这一天就这么慢慢地过去了。

新的一天又到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广场上,一声不吭。他站在--张桌子跟前,离我两张桌子远,无声地恳求着。这时,我看见了那个警察,他偷偷绕过来,用皮带照着红发乞丐响亮地抽了一下,乞丐的身子--缩,但他既不抗议,也没有表露出任何憎恨;他似乎已对这种鞭打的刺痛习以为常,他缓缓移动的身躯悄然融入降临到广场的暮色之中。然而这残酷的一鞭却抽醒了我的记忆,我突然想起来了。

他肯定也认出了我,因为这20年来我的外貌变化不大,这就是他从第一天早晨以后,就再也没有在我桌前停留的缘故。我认识他已经有20年了。那时候我在罗马过冬,每晚都去一个餐馆用餐。餐馆的常客多是一小群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艺术院校学生。我们经常在那里无休无止地争辩着与文学和艺术有关的话题。他那时还是个大男孩,不会超过22岁;蓝眼睛、直鼻梁、红头发,长得很讨人喜欢。我记得他说曾在美国水果公司工作过,因为想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那份工作。由于他过于傲慢,他在我们中间不怎么受欢迎。他觉得我们是一群可怜虫,并对此直言不讳,他不给我们看他的作品,因为我们的赞誉对他来说毫无价值,对我们的批评他则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他极其自负,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一切。

他那么自信,而这种自信也让他的一些朋友受到感染。

我回想起当时他那种意气风发、精力充沛、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及目中无人的样子。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但是我确信这就是他,我起身去广场寻找他,我对比着过去和现在的他,琢磨是什么让他变成现在这种样子。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成百上千的年轻人带着奢望投身艰难的艺术行业,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在生活中找到一处落脚之地,好让自己不被饿死,这太可怕了。我问自己能帮他些什么。我绕着广场走着,天色越来越暗,我担心自己错过了他。我经过教堂时看见了坐在台阶上的他。我走到他跟前。

“你还记得罗马吗?”我说。

他一动不动,也不回答我,他毫不在意我的存在,就像面前根本没有我这个人。他看都不看我一眼,空洞的蓝眼晴落在台阶底层那些为什么东西尖叫着争作一团的兀鹰身上。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黄色背面的纸币,塞进他手里。他看都没看它--眼。然而他的手动了一下,像爪子-样的细手指握紧纸币,搓揉着,搓成一个小纸团后把它移到

拇指上,一下子弹到了空中,落到了聒噪的兀鹰中间。我下意识地转过头,就见一只兀鹰用嘴衔起它飞走了,两只尖叫着的兀鹰紧随其后。当我回过头来时,那个人已经走掉了。

我在韦拉克鲁斯又待了三天。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发乞丐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除了他奇特的外貌,极为消瘦的身体,还有与众不同的乞讨方式,这一情节为下文的叙事张本。

B.胖警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次要人物,他凶狠无情地用皮带抽打、驱赶中心广场上的乞丐,这写出了乞丐们悲惨恶劣的生存环境。

C.20年前意气风发的红发青年现在却以乞讨为生,被警察欺辱也懒得抗议,这种反差意在暗示懒惰是导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

D.“我”想帮助红发乞丐的急切心情与红发乞丐对“我”的漠视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两人在人生追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7。文中多次写到兀鹰,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炽热的广场、耷拉着的椰子树,让人感到焦躁沉闷;而巨大兀鹰的出现,更强化了这种压抑不安的感受。

B.一群兀鹰争抢着食物,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上的人们为填饱肚子而劳碌弃波、四处乞讨,二者构成映衬关系。

C.兀鹰多次出现构成这篇小说的暗线,与时间这条明线在文章结尾交汇在一起,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意味深长。

D.“扇动笨重的翅膀”“尖叫着争作一团”“聒噪”等描写,既表现了兀鹰贪婪的特性,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8.红发乞丐能接受别人的施舍,为什么把“我”给他的纸币搓成一团弹到空中?(4分)

9.毛姆说:“讲故事的人只需从自己的视角讲他确定的事。”请据此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红发乞丐故事的,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练参考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7. D 【解析】 D.“突出了她强忍痛苦保守革命秘密的伟大”分析错误。应该是表现奶奶谦虚低调不张扬自己为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朴实淡泊不居功自傲。

8. ①顾全大局,不惧牺牲。面对敌人的围堵,干爹下令突围,并故意暴露身份,引开敌人,保全部队。②知恩图报,重情重义。干爹抢回二伯尸首,把奶奶认作干娘,给钱给物,为其送终守孝。③理性冷静。干爹劝阻了冲动复仇的大伯,并动员大伯参加革命。

【解析】结合“干爹自己也是为了引开敌人,保护战友,跑上我家门前那长长的巷道的”“那年,干爹带着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军的一支,在七里坪一带秘密行动,发动红军,为上级密谋的黄(安)麻(城)起义做准备”“他为了保存实力,下令分散突围。他故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引开敌人,以便更多红军突围,直至来七里坪,被奶奶救下”分析,可见答案①顾全大局,不惧牺牲。

结合“埋葬奶奶那天,干爹没有回武汉,他留了下来,为奶奶守孝”“据说革命时期,奶奶曾帮助过他,对他有恩,他认奶奶为干娘,叫她娘,干爹对我和奶奶好,总是给钱给物”“干爹从木兰山带着红军*回七里坪时,是七天后的事。干爹说,那时,我二伯的尸首还挂在黑溪沟边的古松树上示众。几个白腿子大兵在尸首旁巡逻,等待红军‘上钩’,干爹一声令下,*死了他们。干爹抢回了我二伯的尸首”分析,得出②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结合“大伯回来后,听说他二弟的死,拿起砍刀,要去城里同白军拼命,干爹拦住了他。干爹说,兄弟,现在给二子报仇,无异于鸡蛋碰石头,时机不成熟,白送性命……干爹说,要不,你跟我干革命吧。我们的队伍人多,保准能给你兄弟报仇。大伯不敢做主,看一眼奶奶,奶奶说,去吧,跟着你大哥干革命”“这个晚上,我的大伯拥有了一套军装、一杆长枪。这年冬天,黄麻起义的枪声打响,大伯战死黄安城”分析,得出答案③理性冷静。

9. 第一问:奶奶当年的故事是通过“干爹”来讲述的,奶奶晚年的生活细节是通过“我”的回忆来展现的。第二问:①“干爹”的讲述占据叙述的主要篇幅,突出奶奶对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形象,主次分明;②“我”的回忆作为补充,展现了奶奶作为普通人的丧子之痛,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感染力和真实感。

【解析】 第一问:结合开头部分“埋葬奶奶那天,干爹没有回武汉,他留了下来,为奶奶守孝。干爹说,孩子,我跟你讲奶奶的故事吧,你奶奶是个大人物,她了不起……”“年轻人奔跑在七里坪镇狭窄的街道上,在街角拐弯处,在他的前方巷子,一扇门突然打开,一个娇小的女人的身影探出来。当年轻人跑到她跟前时,那个女人的手,像一只鹰爪,死死地抓住他”分析,可知奶奶当年的故事是通过“干爹”来讲述的。

结合结尾部分“我忍不住哭出声来。奶奶太苦,奶奶太累,奶奶忍受着这么大的痛,却从来不说。她眼瞎了,可她不是哑巴。但多年来,她几乎把自己活成了哑巴。偶尔,我听她自言自语:黑溪山那么大,二子那么熟悉,咋没逃了呢?”“每天,太阳落山那一刻,奶奶打开后门,朝着后山坡儿子们的坟地张望,是她必有的举动”“她是在唤儿回家”分析,可知奶奶晚年的生活细节是通过“我”的回忆来展现的。

第二问:①从第2段到后数第4段都是“干爹”的讲述,占据叙述的主要篇幅,突出奶奶对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形象,主次分明:奶奶冒着危险救了干爹,为了救干爹让二伯冒充干爹引开敌人的搜索,结果二子被分尸四截,大伯也参加了革命,并英勇牺牲在战场上,连尸骨都未曾找到。从中可见奶奶很伟大。

只有第1段“奶奶要死了,我给干爹打电话。干爹叮嘱过我,说一旦奶奶‘快不行了’,一定告诉他。我忍不住哭出声来”交待奶奶去世;第2段结尾部分“奶奶说,没啥,没啥,然而,眼睛却潮润了。我知道这里面有秘密,不仅仅是奶奶帮过他那么简单,但奶奶不说,我也就不问”,写奶奶从不说自己救人的事情;后数三段“奶奶太苦,奶奶太累,奶奶忍受着这么大的痛,却从来不说。她眼瞎了,可她不是哑巴。但多年来,她几乎把自己活成了哑巴。偶尔,我听她自言自语:黑溪山那么大,二子那么熟悉,咋没逃了呢?””每天,太阳落山那一刻,奶奶打开后门,朝着后山坡儿子们的坟地张望,是她必有的举动”“她是在唤儿回家”,通过语言和行文动作的细节描写展示奶奶失去两个儿子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深挚思念,得出答案②“我”的回忆作为补充,展现了奶奶作为普通人的丧子之痛,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感染力和真实感。

新高考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6.A【解析】 B项错在对原因的解说,外婆未必照料得不周全。孩子哭的原因主要是见不到妈妈了。C项错在“怕孩子时间一久忘了自己的姓氏”,其实是怕孩子说错后带来祸患。D项错在“在悲愤的打击之下,已经有点神志恍惚了”。老妇人这个动作,说明她懂得了女儿女婿的心思,参透了字条中的意义。

7.C 【解析】错在“表明老妇人不再伤感,只有愤怒”。伤感是不会消失的。“意欲报仇雪恨”的说法也不是准确,老妇人说的是“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给年青的女儿女婿报仇”。

8.①明线是:老妇人看护孩子,在静夜守候阿弟回来说明情况﹐老妇人决定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②暗线是:老妇人的女儿女婿进行革命斗争,被捕后惨遭*害,死前遗书寄情。③两条线索借助于阿弟对老妇人的叙说而交织在了一起。(明线1分,暗线1分,怎样交织2分。)

9.①情节上:字条的出现,增加了情节,使小说内容更趋丰富。同时,它最终促成了老妇人思想的转变,使她由悲伤、愤怒转而为要坚定地抚育烈士的后代。②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字条中的“无所恨”表现了革命者的信仰坚定、视死如归。阿弟对“无所恨”感到奇怪,表现了他对革命者的不理解。(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某地2021届高考模考试题】

6.(3 分)C

7.(3 分)C

8.(4 分)①他不愿意接受“我”的怜悯与同情;②他傲慢自负性格一直没有改变。

9.(6 分)①叙述视角独特,借助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的所见所闻来讲述,给读者以真实感;②叙述顺序巧妙,文中插叙了红发乞丐二十年前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使小说情节紧凑;③结尾别具匠心,以“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收束全篇,留下空白,含蓄蕴藉又耐人寻味;④叙述节奏张弛有度,叙述时在局部空间和时间上放慢或加快,传递出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隐藏其中的哲思。

叙述方式特色,五种叙述方法(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