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鲁小姐的形象,儒林外史中的鲁小姐典型事例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09 02:19:20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可能会有一个极其能*女人",拥有八股之才的鲁小姐更是丈夫和孩子的福音,她不仅在举业上积极辅导丈夫,对孩子也是做到每晚"课子到三四更鼓","一天遇着那小儿子背不熟",就要"督责他念到天亮",但是对他小儿子表示"同情"的同时,也足以见得鲁小姐是多么认真地践行着家训。

以上种种无不透露出封建社会科举观念的"无孔不入",在这样封建社会下,女性真正的存在性和需求都为世人所忽略,从而失去属于女子本我的价值。

2、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殉节中的“生死相随”

封建礼教之下下,最少不了的就是饱受思想压迫的贞洁烈女。在那个"吃人"的社会,忠贞守节是妇女的优良品性之一,吴敬梓笔下的王三姑娘就是忠实信奉守节死义观的典型代表人物。

儒林外史中鲁小姐的形象,儒林外史中的鲁小姐典型事例(5)

话说王姑娘的丈夫英年早逝,她悲伤之余,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殉节。公婆自是不住劝慰,可即便如此,她也是伤心不减,以致病倒,但尽管这样,她还是不改初衷。有了主意以后,她渐渐心如止水,"一般每日梳洗,陪着母亲坐,只是茶饭全然不吃"。王三姑娘身上所体现的是在统治阶级对贞洁观念的极端强化下,节妇、烈女对守节死义观的坚信不疑以及自己用生命殉节的决绝。

当然了,形成王三姑娘这种守节死义观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家庭教育的浸染,王父是一个做了三十年秀才的儒学苦行僧,不仅对封建礼教奉如经典,还将它们灌输给自己的子女。这个做法显然很成功,不仅培养出女儿的贤淑良德,还鼓励并促成女儿的殉节。正是有此父,王三姑娘在殉节这条道上既没有反抗,也没有任何迟疑,而是毅然走向礼教的祭坛,一切如常般自然。

不仅如此,祭拜那天更是"热闹"了一天,王三姑娘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体的个性使然,这种以死明鉴守节之心的行为,更加反映出程朱理学对人心的扭曲和对人思想的毒害。

儒林外史中鲁小姐的形象,儒林外史中的鲁小姐典型事例(6)

这之中也有令人赞赏的角色,王冕的母亲就拥有一个理想的人格,她是《儒林外史》中为数不多的能在贫苦寒微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自身人格高洁与独立的人。在那个唯科举功名至上、荣华富贵的社会普遍腐朽堕落的世风之下,王冕的母亲虽身处清贫之境,却从不慕富贵功名,最重要的是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劝过王冕去学八股、考科举。待到王冕学成之时,弥留之际的她也万千叮嘱:"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

虽然在封建时期,女性不可能走向社会的前台,但正因如此,王冕的母亲能够站在社会中功名富贵的漩涡之外,以一种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来理性思考人的价值和尊严,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王母的这种独立、自由、摒弃功名富贵的思想,以及她身上一种自尊的不卑不亢的人格尊严,成就了一个封建社会中的现代化女性形象

儒林外史中鲁小姐的形象,儒林外史中的鲁小姐典型事例(7)

除了以上几个女性形象,吴敬梓笔下还有工于心计的节妇,俯仰富贵的卑微者,以及混迹市井以“贱”业营生的女性等。这些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吃穿用度、言语态度都成为他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方式。用这种手法来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内在精神灵魂,吴敬梓是曹雪芹之前的第一人,这也为后来《红楼梦》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串通全文,推动情节:《儒林外史》中的各种女性形象,塑造意义何在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儒林外史》中的每一个短制故事,实际上都是一个人的传记,而其他人物都是围绕着主体人物展开,并在另一个短制的故事里,前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又成了次要人物。

这种环环相扣的情节,使女性形象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人物故事的发展中起到了推进等作用,而且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在艺术上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整个故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也对芸芸士子的众生相也起到了正反衬托的作用。而且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中"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问题的反思和批判

儒林外史中鲁小姐的形象,儒林外史中的鲁小姐典型事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