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看到很多人在抖音上对苏轼写的《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古文进行分析解读,不禁生出些许感慨。
我记得初读这篇短文时,是在高中。当时只觉文字清新,作者用廖廖数语便将自己欣然之情与眼前美景交融在一起,读罢如饮甘露,只觉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
如今再读此文,却只觉美景到处有,故人难再聚,正如文中所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以下是苏轼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