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这么一则趣事流传: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晚上,“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中国社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几名研究生相约来到钱钟书先生家,刚上二年级的胡圣虎拿着根一尺多长的竹棍,谨随诸师兄之后,众师兄将所研究的课题逐一向钱先生汇报,钱先生也将众生应读书目一一列出。
轮到小师弟胡圣虎了。他指着“竹棍”(原来是一只笛子)说,“我是研究乐经的。”钱先生不知是没听明白还是故意开玩笑,“月经?那是医生的事呀?”众师兄哄然大笑。胡圣虎则侃侃而谈:刚才众师兄向钱先生请教了四书五经方面的情况,但中华元典是“四书六经”。
钱钟书蜡像
这“四书六经”为啥就成了“四书五经”了呢?
焚书坑儒失传之说秦始皇在政治上的励精图治,确实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很多革新创举都对后来的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戎马半生的始皇并不是一一个贤明的帝王,在宫闱的波诡云谲中长大的他也根本没有仁爱之心。
秦始皇性格残暴,以严刑峻法治国,他对百姓或朝臣,动则*戳,以致*人如麻。同时他又贪婪奢侈,认为自己是无上的帝王,就该享受天下所有最好的东西。为此,他广修宫室别馆,搜罗奇珍美人。他营建的阿房宫中就有房屋万千,美人无数,珍宝如瓦砾般堆积如山。他还在骊山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规模庞大,堪称天下第一陵。
兵马俑
秦始皇的荒淫残暴,很快就激起了所有人的反抗。那些幸存的六国贵族,一直对他恨之人骨,就多次派人行刺:而广大百姓刚脱离了割据的战乱,又陷人了暴政的深渊,他们苦不堪言,都诅咒秦始皇早点死,秦王朝快点亡。
由于始皇专制,那些土人无法施展抱负,也对秦王朝的统治政策强烈不满。面对土人的指责,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焚书”活动。他下令将《秦记》以外的史书统统烧毁,把除博士官掌管收藏外的天下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籍全部烧毁,只准保留医药、卜筮和农书。
绝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乐经》已亡于焚书坑儒中的秦火,因此流传下来的“六经”变成了“五经”。
本无《乐经》书之说但也有古文经学家认为,《乐经》毁于秦火是站不住脚的。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书籍在民间仍然得以保存,秦“二世而亡”,“乐”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没有消逝,重新整理当非难事;而今文经学认为“乐,本无经也……夫声之铿锵鼓舞,不可言传也。”
六经在先秦分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述之,战国中后期合称“六经”。既然称之为“经”,必然有某种形式的记载!《诗经》存诗305首,诗三百未亡,与之相配的曲调则更易流传,不至于失传。
著作转移说“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音乐教师( 乐工 )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这与周朝以“乐”治国的理念有关。
一直到两汉时期(也有传为周公旦所著)书成《周礼》,其中《周礼·春官宗伯章》记载之《大司乐》便是《乐经》。
历史百科中国古代有“四书五经”,几乎与基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被用为科举中选拔人才的命题书和教科书。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