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为什么合为六经,为什么称十二经为六经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23 08:33:55

王合三 王旭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的文章可以为学习《伤寒论》开辟新路子,赶紧研究一下!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中医爱好者:★★★★★

非医伙伴们:★☆☆☆☆(学习理论也很重要!)

我常研究《伤寒论》中的六经,可归纳到三经来讲,太阳和少阴,阳明和太阴,少阳和厥阴,都可作一系列看。

要是不然的话,你看太阳篇的麻黄汤和麻杏石甘汤,与少阴篇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不是一系列的东西?

阳明篇的三承气,跟太阴篇的桂枝加大黄汤,是不是一系列的东西?

若说到少阳和厥阴,更为明显。如少阳篇的寒热往来,与厥阴篇的热几日,厥几日,症状皆一系列,不过强人得病为阳,弱人得病为阴罢了。

总之,《伤寒论》是中医的传染病学、症状学,又是方剂学,积累了多少的经验,通过了无数次的试验,使得这个药方,在今说来,也算是中医的结晶。

1

从王合三先生文中可知其对《伤寒论》六经之研究已为长久矣。

仲景《伤寒论》所述之六经,涉及的脏腑理论、证治原则等均源于《内经》《难经》。毫无疑问,仲景在其基础上,又有新的创新和发展。

这些可从仲景伤寒自序了解,更可以从《伤寒论》文中获悉,还可以从历代注释仲景《伤寒论》的专家、学者的书中学习到。

如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候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王合三先生将《伤寒论》“归纳到三经来讲”,与《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有其相通之处。

因仲景《伤寒论》中的六经,是在《内经》十二经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既有相同,又有相异。

因此,不能将《内经》中的十二经脉与《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等同起来,亦不能拿仲景伤寒的六经与《内经》十二经硬套,应从两者之中,找出其异同,从两者中走出新路子。

王合三先生“研究《伤寒论》中的六经,可归纳到三经来讲,都可作一系列看”,这就是研究《伤寒论》走出的新路子,为学习、研究、运用《伤寒论》开了一个新窗口,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了。

2

若再从另一个角度看,一切事物,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

仲景《伤寒论》中的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统称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统称三阴病。

三阳和三阴是相对应而言。一般来说,阴阳是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总概括。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疾病的病种多,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千变万化,如何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达到正确辨病、辨证的目的,必须先别阴阳。

仲景《伤寒论》中的三阳即为在表的、热的、实的;三阴即为在里的、寒的、虚的;而介于表里之间的,属半表半里。

3

王合三先生正因为对仲景伤寒的深入研究,探索出“太阳和少阴、阳明和太阴、少阳和厥阴各为一系列,实际六经为三系列矣!”

此与《素问·热论》中所说的“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即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有类似之处,而仲景又有新发挥。

第一系列

太阳篇中的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葛根汤等,是太阳病风寒表实而岀现的各种变方。

少阴篇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属少阴病肾阳虚岀现的变方。

太阳属表,少阴属里。太阳病属实,少阴病属虚。

太阳病症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脉浮,可发汗。少阴证见无热、恶寒,不可发汗。

第二系列

阳明篇中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等,是病邪由表化热入里,而出现的“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突出在“胃家实”所表现的不同症状,而采用大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

太阴篇中的桂枝加大黄汤,是因“胃家”有实邪,而复感风寒表邪出现的表虚里实症。

阳明属里,是三阳中之里,太阴也属里。阳明病属里热、属实,太阴之里,属寒、属虚。

相比之下,阳明属三阳,太阴属三阴。阳明为阳,太阴为阴。阳明属实,太阴属虚。阳明是热,太阴是寒。

阳明里证,见胃家实,可用下法。太阴里证,见自下利,不可用下法。

第三系列

少阳篇中的小柴胡汤等方,根据病邪不在太阳之表,也未入阳明之里,而在半表半里之间而设。在表者汗之,在里者下之,在半表半里者和解之。在半表半里,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等。

《伤寒论》曰:“伤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不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王合三先生曰:症见“在表多,在里偏少,就用小柴胡汤,从表解;在里偏多,用大柴胡汤,从下解”。

厥阴病,也属半表半里证,症见寒热错杂,厥热进退,治宜寒热补泻并用。如蛔厥,用乌梅丸;治手足厥寒,脉微细欲绝,用当归四逆汤等。

王合三先生将六经分为三系列,这为学习《伤寒论》开辟新路子做出了新贡献。

注:本文选摘自《王合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旭、王超凡、王继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