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妃重生嫁给康熙的小说,重生康熙后宫妃子升职记的小说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2-25 22:12:29

但是多尔衮这条规矩只针对民间,不在朝廷任职的人可以不用顾虑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官员之间联姻还是需要向有关部门报备,当然,这也比旗民不得通婚的规矩松了很多。

不过到康熙继位之后,由于康熙幼年继位是由四大辅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辅政,后来四辅政大臣中由鳌拜一人独大,独揽大权。鳌拜与多尔衮是政敌,而且鳌拜还是个思想比较偏激保守的满人,因此鳌拜辅政时恢复了旗民不婚的规矩,此后旗民不婚的规矩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旗民不婚理解起来就是有旗籍身份的人不能与普通民众结婚,要知道旗人也包括了汉八旗的旗人,所以就是清朝的时候旗人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或是蒙古人,都不得与没有旗籍身份的普通民众通婚,这不得通婚的对象不光包括了汉人,也包括了没有旗籍身份的满人和蒙古人。

可是由于清朝时期的满人和蒙古人基本都有旗籍身份,属于在旗的人,只有普通的汉民大多数没有旗籍身份,所以就给民间造成了这条规矩似乎就是满汉不能通婚的假象,实际上这条规矩叫旗民不婚。

清朝年妃重生嫁给康熙的小说,重生康熙后宫妃子升职记的小说(5)

虽然康熙亲政之后没有废除旗民不婚的这条规矩,但是康熙本人基本被汉化了,所以在康熙时期旗民不婚的规矩实际上就是名存实亡,执行监管的很松。旗民不婚的规矩在当时主要是针对朝廷高官和王公贵族,普通旗人和普通民众通婚在康熙时期基本就已经算是民不举官不究,甚至举报了都没人管的情况了。

到了光绪时期,清朝人的思想已经逐渐开放,慈禧为了顺应民心直接就干脆宣布废除了旗民不婚的规矩,至此旗民不婚的规矩就彻底从清朝历史上消失了。

不过旗民不婚倒并不是不允许旗人男性娶汉民女子,只是不允许旗人男性娶汉民女子为嫡妻,但是可以纳之为妾。

先不说年羹尧和年妃兄妹家族都是汉八旗出身,就说年妃在康熙时期是被赐婚给雍正当侧福晋,也算是高级侍妾,因此即便年妃是汉人,她也可以嫁给雍正。

清朝年妃重生嫁给康熙的小说,重生康熙后宫妃子升职记的小说(6)

雍正一生挚爱就是年妃,她当然要陪葬帝陵

年羹尧和年妃就是出身于汉八旗家族,年氏家族本来是明朝世袭的军籍家族,他们的曾祖父年有升是世袭的明朝锦州卫游击,在明清松锦会战中,明朝战败,年有升在此战中被清军俘虏,因此年有升被编入了镶白旗包衣奴才身份。

因此年家在最初的时候属于是八旗包衣身份,不过这个身份很快被年氏兄妹的祖父也就是年有升之子年仲隆改变了,年仲隆在顺治时期考中进士,这就使得年氏家族脱离了包衣身份,成为了镶白旗汉军中的贵族家族。

而年仲隆的儿子年遐龄也就是年羹尧和年妃的父亲更是了不得,年遐龄到后来官至湖广巡抚(后来的湖北巡抚)。年羹尧不用多说了,雍正朝一代名将,30岁就获得康熙青睐提拔为四川巡抚,是清朝历史上最年轻的巡抚。年羹尧的大哥年希尧是清代著名的几何学家,后来官至左都御史。

清朝年妃重生嫁给康熙的小说,重生康熙后宫妃子升职记的小说(7)

就看看年氏家族这世代官宦,旗民不婚的规矩都用不到年妃身上。不过最能让年氏家族光耀门楣的还得是年妃,当初康熙把还是皇子的胤禛也就是雍正分属到了镶白旗,雍正也就成了镶白旗小旗主,年是家族的所在的佐领归属于雍正,也就是说年氏家族都成了雍正的属人,由于年氏家族在镶白旗汉军内地位较高,康熙为了巩固雍正在镶白旗内的地位和笼络年氏家族,就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时亲自下旨赐婚让年妃嫁给了雍正当雍亲王侧福晋。

而乾隆的老妈钮祜禄氏当时都已经生育了乾隆,还只是雍亲王府没有名分的侍妾,年妃一上来就是侧福晋,可见年妃的家族地位要比钮祜禄氏还高得多。

年妃嫁给雍正之后,很快就受到雍正宠爱,在雍亲王府中成了仅次于雍正嫡妻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那拉氏的第二号女主人,比早嫁给雍正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地位还要高。

并且很快年妃就获得了一人独宠的待遇,雍正在娶了她之后,就把嫡妻那拉氏还有那些王府侍妾全都晾在一边,几乎是每晚只和年妃同寝,感情如胶似漆。

清朝年妃重生嫁给康熙的小说,重生康熙后宫妃子升职记的小说(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