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年前的一个秋天,浔阳江头或许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作为一个渡口,和平时一样,送行的人们在江边依依话别。人群中有一群儒雅文人,大家吟诗作赋,送别友人。
在这些文人里,有一位40岁出头,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他被一曲琵琶声吸引。说了这些,大家应该知道我们要说的是哪位文人,哪首名作了。没错,这位青衫男子就是白居易,他在这一天写下了风靡1200多年的《琵琶行》。
《琵琶行》到底牛在哪?好的诗文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需要细细品,才觉得它写得是真好;一类是看一眼就被惊艳到,再细品觉得果然没看走眼!很显然,《琵琶行》属于后者,因为它既有华丽的辞藻,又有深刻的精神内核。
论华丽的辞藻,别的不说,只说描写音乐的这一段,可谓是出神入化。如何把无形的音乐用文字写出来,我们普通人大概只会用“美妙”等形容词来形容,但白居易用的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生动至此,诗魔的笔力非浪得虚名。
论深刻的哲理,此文率先提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友情观。一位落魄文人,一个琵琶女,在这个秋天,这个江边,没有身份的差异,只有心心相惜。而且这份相惜与爱情无关,只因大家都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并不是个简单的女子很多朋友可能不懂,咱们的诗魔白居易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什么美女没见过,什么高超的琴曲他没听过,为何偏偏就对这样一位琵琶女如此看重?要明白这一点,咱们先来看看《琵琶行》中的一段序言: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