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7日,下了九江长江大桥,信步来到百米之遥的九江名胜,唐代白居易书写《琵琶行》的故事发生地——琵琶亭。
琵琶亭大门
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多历史名胜在书本上看到了解的感觉和实地感受的感觉往往不同。这一点,在西湖那些历史人文景观中尤其明显。这次来到九江琵琶亭,又一次印证了这个感觉。
唐元和十年(815),白居易由长安贬任江州(今九江市)司马。次年秋,白居易送客于浔阳江(今九江市北长江一段)头,有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诉说身世,触景生情而作《琵琶行》赠之,亭名由此而来。
琵琶亭前白居易
琵琶亭始建于唐代,原在九江城西长江之滨,即白居易送客之处。但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重建,至咸丰年间(1851~1861)又遭兵毁。
1988年3月新琵琶亭建今址(九江长江大桥东侧),亭高20米,双层重檐,亭台气势磅礴,金字大匾——“琵琶亭”中国著名画家刘海粟题写,金光灿灿熠熠生辉,。亭前有巨大石碑一块,上刻《琵琶行》长诗,全文共616字。亭院正中,矗立着汉白玉白居易塑像。亭院两旁建有碑廊,镶嵌着历代诗人题咏琵琶亭诗赋共56块碑刻。
琵琶亭
白居易留下的长诗《琵琶行》,酣畅淋漓的气势和荡气回肠的抒情至今仍是文学史上饮誉千古名作。有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手书《琵琶行》
伫立琵琶亭,抬眼远望,千里长江浩淼无际。遥想乐天当年,他乡知音,凄凄惨惨切切。东篱(马致远)有感,遂作《青衫泪》杂剧,以寄托感慨。后代士子何以题记如雪,连毛氏都不吝笔墨,挥毫摹写?盖古今同理:士以知己者为生命价值体现。知己者,非唯南面君王者也,红颜知己抑或其灵台之寄托耶?
琵琶亭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