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最后三句感悟,爱莲说经典句子及赏析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5 10:31:35

《爱莲说》乃我国古代散文之佳作,由于被纳入初中教材,许多读者对此已颇为熟识。

尽管篇幅仅一百余字,却构思严谨,笔法卓越,情景交融,运用了“借影”之手法,透过对莲花形象及品质的描绘,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探索了人生几十年应追寻何物,摒弃何物,由此引发读者的深思。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遭遇无数困惑,会受到不计其数的诱惑,自古至今,无数人被*所困,正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坚守本心的价值何在,更是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自律,洁身自好的品格在自我修养提升过程中的珍贵之处。

爱莲说最后三句感悟,爱莲说经典句子及赏析(1)

我们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1017-1073年),周敦颐,字茂叔,尊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宋朝杰出哲学家,理学思想的奠基人,也是北宋五子之一。

周敦颐对莲花有着特别的喜爱,他早年曾做过官,中年的时候隐居庐山,居所在莲花峰下。他的书房旁边有一处溪水汇聚成的池塘,里面种满了莲花。周敦颐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莲花书堂”。周敦颐创作《爱莲说》时,年已47岁,他的人生阅历和才情,使他在此百字短文中,巧妙借用莲花描绘人的品格,探讨人生追求,着实精彩。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最后三句感悟,爱莲说经典句子及赏析(2)

此篇文章寓意深厚,不仅概述了对花卉的热爱历程,描绘了莲花之外形美,更评述了牡丹、菊花等其他花卉,并且充分地表达了个人情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突显对莲花的深爱,彰显了作者周敦颐对理想人格的坚定肯定与追求。

周敦颐自身就是一位始终怀揣美好,始终保持自身清白的人。尽管他身处官场,但他从未放弃治学与读书。在业余时间,他教育年轻一代,扶持后进。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程颐、程颢便是他培养出的弟子。

他的治政方式亦与众不同,"为政精密,务尽道理"。1045年,他在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一种低级官职)时,为了一个不该被判死刑的囚犯,和顶头上司据理力争,最终使刚愎自用的上司有所感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让囚徒得以免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他内心的写照,周敦颐一生不曾与黑暗势力共谋,黄庭坚盛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

爱莲说最后三句感悟,爱莲说经典句子及赏析(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话有一种起伏有致、一波三折的韵味,寓言着君子之志,展现了一派正大气象。阅读之下,让人深感敬佩。

有人说时代不同了,读《爱莲说》对今天的人有何意义呢?在今天的节目里我想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认同,时代已经变迁,古代对君子的期待或许并不完全适应现代。实际上,现今的人们也并未完全按照古代君子的准则来要求自身。

然而,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以及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我们确实可以借鉴此篇文章的精神。

在我们幼年时,我们都渴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人,勇敢的人,善良而正直的人。然而,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被世俗所污染,往往在不经意间、或者瞬间,我们可能会惊觉自己已变得与曾经所厌恶的样子如出一辙。

爱莲说最后三句感悟,爱莲说经典句子及赏析(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