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其实是六大名著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7 07:12:46

(社会主义改造)

可惜的是聊斋和儒林“飞上枝头”的过程被强行打断,因为国家对经济水平不能支撑六部鸿篇巨著的大规模出版,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就顺势被踢出了六大名著的队伍。

但未被国家印发,并不意味着两部书不受读者的欢迎,实际上《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能和四大名著并列自有其原因。

它们和四大名著都集中出现在明末清初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都有深深的社会变革背景,很符合辞旧迎新的新中国社会精神面貌。

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其实是六大名著(5)

(辞旧迎新)

虽然缺失了官方的支持,但《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文学地位并没有下降,反而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而为更多人所熟知。它们显现了中华文学的独特魅力,在各自领域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巨著。

二、古言讽刺之峰

《儒林外史》被名著选拔排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该书叙事太过直白,不符合传统中国文人雅士的风气。但儒林外史同时也因此而大获成功,该书常常以其社会讽刺之尖锐及社会洞察之深刻而著称。

如果中国古代有现实主义作家的流派,吴敬梓绝对算得上是大家了,他笔下的儒林外史清晰刻画了古代社会的弊病与丑陋现实。

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其实是六大名著(6)

(世情小说)

吴敬梓在开篇曾经说过,那是一代文人的厄难,而他是厄难的记录者,因此儒林外史被盛赞为古代世情小说的代表性著作。

官员的腐败从古至今都是社会的毒瘤,对官场弊病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

吴敬梓开创性的从士人角度剖析了社会,提出文人是苦难的受害者,而非困难的制造者。经典篇幅比如《范进中举》,清楚的显现了文人思想被禁锢、灵性被破坏、德行被腐蚀的可怕状况。

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其实是六大名著(7)

(儒林外史)

文虽清朝,实却近日,儒林外史中士人为求一官而疯而癫与今人有什么区别。吴敬梓在数百年的批判子弹,现今命中了多少人。建国后儒林外史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随着官场的各种腐败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桌案之上。

三、志怪奇谈之绝

如果说儒林外史失在其直白、失在其接地气,那么聊斋志异恰恰相反,鬼怪之说太过虚幻轻浮,更不符合文人对文学的坚持和观念。

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聊斋与儒林一样都是不可否认的文学瑰宝,即便未入名著之列,也依然是人民群众的“心头好”

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四大名著其实是六大名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