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记忆背诵,我给大家总结了九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趁着暑假赶紧背吧,抢跑新学期哦!
《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尉。陈胜佐之,并*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作家作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正音
阳夏jiǎ 间jiàn令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怅chàng恨 罾 zēng 鸿鹄hóng hú
忿恚 fèn huì 笞 chī 徇xùn 酂cuó 柘zhè 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
通假字
(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 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 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古今异义
(1)今亡亦死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 卒中往往语。
(4) 将军身被坚执锐。
(5)会天大雨。
(6) 楚人怜之。
(7)夜篝火。
(8)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比至陈。
(10)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
(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特殊句式
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省略句: (1)吴广以(之)为然。(2)上使(之)外将兵。(3)独守丞与(义军)战(于)谯门中。
倒装句: 祭以尉首。
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文章内容理解
1.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戍卒在开赴渔阳的途中遇雨失期(会天大雨……法皆斩)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⑴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蕴蓄着反抗的力量;
⑵秦二世*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⑶楚人怀念楚将英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苟富贵无相忘” 此句反映了陈胜有不满现状渴望改变命运的反抗精神、远大的志向和与同伴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感情。
7.如何看待“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
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8.《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0.陈涉是怎样一个人?A、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B、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C、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12.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 启示: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
13.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文学常识
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通假字
秦王不说 (说——悦,高兴)
故不错意也 (错——措,放置,安放)
仓鹰击于殿上 (仓——苍,青色)
古今异义词:
是 谢 跪 直 易 徒 抢
一词多义:徒 谓 使 亡 虽惠
词类活用:缟素
重点词语解释
1、辱使命: 辱没、辜负
2、易安陵: 交换
3、其许寡人: 答应
4、大王加惠
5、甚善: 好
6、虽然 虽然这样
7、弗敢易: 不;交换
8、因使唐雎使于秦
9、故不错意也
10、请广于君
11、逆寡人者:违背
12、轻寡人与:轻视
13、非若是也:像;这样
14、虽千里不敢易: 即使
15、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16、怫然怒:
17、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
18、布衣: 平民
19、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
20、以头抢地耳
21、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
22、非士之怒: 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23、仓鹰 :通“苍”
24、休祲: 吉凶的征兆
25、若士必怒 :如果
26、缟素: 穿丧服
27、色挠:变了脸色;挠, 屈服
28、谢之 道歉
2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30、徒以有先生也:只是
重点语句翻译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3、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4、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7、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9、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0、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1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具体问题:
(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
(5)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隆中对》
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是陈寿字承祚,晋朝安汉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共 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 、蜀、吴的历史。
基础知识
1、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2)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以。
2、词类活用(1)箪食壶浆 箪:名词做动词,用箪盛着壶:名词做动词,用壶装着
3、古今异义
(1)遂用猖獗(2)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时人莫之许也 宾语前置(时人莫许之)
欲信大义于天下 状语后置(欲于天下信大义)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判断句 此用武之国判断句
贤能为之用 被动句
课文理解
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2、 “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这样安排详略得当,能够突出隆中的对策
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刘 备:是一个思贤若渴、谦虚、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诸葛亮: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的谋臣形象
4、刘备问计的目的是什么?(原文句子)欲信大义于天下
5、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引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说明他的“自比”并非虚夸,从侧面突出了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同时照应了前文,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选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
9、在对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贤能为之用”“总揽英雄”
《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 (“阙”同“缺”,缺点,过失。)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深入不毛 (名词作动词,长庄稼。)
3.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4.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坐动词,亲近/疏远。)
5.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6.攘除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奸诈凶恶的贼子。)
7.优劣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坏的。)
8.北定中原 (名词作状语,向北。)
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
3.引喻失义
4.临表涕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痛恨。)
6.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7.由是感激 (古义-感慨激动;今义-感谢。)
8.当奖率三军(古义-鼓励,激励;今义-奖励,嘉奖。)
9.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今义-……的原因。)
一词多义
1.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2.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以至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示目的,译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把) 受命以来(表示时间的界限,“以”。)
何以战(凭借。)必以情(根据,依据。) 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
3.效 恐付托不效(动词-完成,实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名词-责任。)
4.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判决。) 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
5.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 (遗留。)
6.行 性行淑均 (品行,行为。)必能使行阵和睦 (古代军制,代指队伍,军队。)
7.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受任于败军之际 (在)
还于旧都(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出师表》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一部分(1~5)从分析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3条建议
(议论为主,寓情于议)
第一层:(1)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2)提出赏罚分明的建议;
第三层:(3~5)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二部分(6~7)自叙身世经历,表达感念先帝知遇知恩,效忠刘氏父子及兴复汉室王朝决心。(记叙抒情
第三部分(8~9)向后主刘禅提出诚挚期望。
☆ 第1段:
1.诸葛亮分析蜀国当时所处的形势,从哪三个方面分析得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 今天下三分;③ 益州疲弊。
2.据诸葛亮分析,哪些方面是对蜀汉有利的?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3.第5段诸葛亮总结了怎样的历史经验教训警示后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第6、7段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回顾往事的目的是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效忠刘氏父子真挚感情,并以先帝创业的艰难勉励刘禅 。
词五首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了解作者
温庭筠: 本名歧,字飞卿,晚唐太原人。温庭筠诗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内容介绍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 清晨 写到 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 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肠断 。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考点归纳
(1)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脉脉”和“悠悠”表面写落日和江水,实则写女子含情脉脉、柔肠寸断的凄美眼神。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了解作者: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学过他的《岳阳楼记》。
内容介绍
(1)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 写景 下阕 抒情
(2)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 荒凉萧瑟 气氛 。
(3)下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主题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考点归纳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雁去 ”(限2个字)。
(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睡觉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9)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
爱国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11)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端起酒杯,遥望万里之外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功业未成,边患未平,归家的打算遥遥无期。这两句词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这里的悲怆情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庭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介绍
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 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写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主题
这首词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卫国*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考点归纳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2分)
上阕写出猎盛况(场面)。 下阕写报国情。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给满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4)“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5)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8)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9)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②*敌报国,建功立业
(10)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11)“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都用典;“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决心
(1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所展现的壮观画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们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人为自己勾勒什么的形象?
英武豪迈,气概不凡,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15)“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
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了解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南宋大词人,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内容介绍
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主题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考点归纳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的气氛。(2分,每点1分)
(4)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表现作者政治理想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抒发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8)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
(9)了却君王天下事:这两句表现了词人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10)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玄惊: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刻画了战斗的激烈场面
(12)“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词”吗
是,因为这句话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
(13)简要分析“可怜白发生”在内容上和情感上的作用
内容上:起点明主旨作用,从回忆到现实;情感上:化雄壮为悲壮,抒发了壮志难酬之情
(1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6)读了此词,你心目中的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豪放词代表人物;南宋爱国词人;兼具文采和武略;怀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壮志难酬等
(17)这首词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解析“赋壮词”的含义。
①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1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武陵春 》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了解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内容及主题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考点归纳
(1)上片中,“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3)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4)词中“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来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运用夸张的比喻,把它比作可触摸,可承载的实体,说自己的“愁”多得连小船都载不动,突出了自己的愁苦之重,想象奇特,委婉含蓄,生动形象。
【月夜】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
(晏殊*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