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象骨骼保存完整的两个原因,黄河象的骨架保存完整的原因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08 13:05:21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描写黄河古象的,这具古象实际上发掘自甘肃省庆阳市的合水县境内,马莲河是庆阳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流经合水县何家畔乡和板桥乡。1972年底,合水县计划在板桥公社马莲河畔穆旗生产队修建豁口水电站,1973年元月,工地上的民工突然挖出了一截碗口粗壮的像石头又像骨头的东西,非常圆滑且十分坚硬,后经考证实际上是古象的牙齿,发现化石后,工地负责人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县领导安排保护现场,同时电告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文化组,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文化组闻讯后,马上发函报告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立即派人前往指导挖掘工作。埋藏几百万年的化石挖出时十分疏松,容易损坏,发掘工作不但艰苦,而且需要细致,挖掘出的化石在晾*同时通过药水渗透加固。挖出的大象各个部位骨骼,装了十几大箱,用汽车运到西安,装上火车运到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了修复。复原后的化石被命名为“黄河象”,黄河象化石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的,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1974年,黄河象化石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根据黄河象的体型、身高、大小,科学家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省庆阳市不是现在这样的气候条件,到处都有河流和湖泊,长着茂密的森林。炎热的夏天,一只年迈的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陷入泥潭,逐渐被淤泥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淤泥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黄河象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这一地域慢慢升高,演变成现在的黄土高原,黄河古象才得以重现天下。

黄河象骨骼保存完整的两个原因,黄河象的骨架保存完整的原因(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