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真儒的代表,儒林外史真儒名贤代表人物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16 10:48:22

古代大多数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就是做官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他们最期盼的结局,而科举考试,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如果在科举之路上始终停滞不前的话,有些人还会想到另一种方式——做名士。

成为名士以后,就可以攀附上一些为官做宰的人物,既可以得到名,也可以得到利,甚至还有可能被举荐做官,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杨执中,应该就是这么想的。

出身

儒林外史中真儒的代表,儒林外史真儒名贤代表人物(1)

杨执中是秀才出身,在无意之中补得了一个廪生,也就是每个月都能领到朝廷提供的六斗米,以保证自己可以衣食无忧地好好学习。但是,在往后的十六七次乡试中,杨执中都名落孙山,最后只能是按照次序成了一名贡生,所以在小说中,杨执中的一个称呼是杨贡生。

杨执中还曾经获得过一个职位,就是县里的教官,但据他说是因为自己的年岁大了,难以应付县学里的这些任务,然后就辞掉了。所以,杨执中的另一个称呼,是杨司训。

家庭

杨执中的家庭情况比较简单,有一个老妻,一个仆人老妪,另外还有两个蠢儿子。他和老妻的感情还是相当好的,虽然他不能老老实实地打工挣钱养家,但当他结束了一年半的牢狱之灾,回到家的时候,老妻还能够欢欢喜喜地来迎接他。

儒林外史中真儒的代表,儒林外史真儒名贤代表人物(2)

只是他那两个儿子不争气,既不肯读书,也不去做生意,只知道喝酒赌钱,还得要杨执中来养活他们两个,在杨执中老妻的溺爱之下,妥妥的成了两个“啃老族”。

读书人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杨执中“治国”和“平天下”是没有机会了,可他的家也没有“齐”好,简直就是教子无方。好在杨执中也不怕他儿子们将来败坏了他的家业,因为他压根就什么也没有,大年三十都是全家饿着肚子度过的。

事业

既然读书不成,那就得找个活儿干好养家糊口啊!镇上盐店的东家看杨执中为人忠厚,就聘用他去管理店铺。可这杨执中每天只是到处闲逛,从不关心店里的账目,即便是到了店里,他也是放下帘子在里面看书,任凭小伙计们胡作非为,为此,杨执中又获得了第三个称号——“老阿呆”。

东家得知这种情况后,赶忙到店里去盘一盘账,结果亏损了七百多两银子,立马就急眼了,把杨执中告到了县衙,非得要他还上亏空不可。杨执中讲理讲不清,还钱还不上,就只好去坐了牢。

理想

儒林外史中真儒的代表,儒林外史真儒名贤代表人物(3)

杨执中毕竟是一个读书人,他还是比较有格调的。他的房子后面种着两棵枫树,秋天的时候远远看去,一片火红。虽然只是几间茅屋,可他还是为自己布置出了一间小书房,窗外种着几树梅花,甚是清雅。

但是,如果仔细地观察一下他房间里墙上的布置,就不难看出杨执中的内心世界了。在客厅的墙壁上,挂着朱子的《治家格言》,两边的对联上写着“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很有些散淡达观的意趣,可在它们的上面,却贴着三年前县里发给他的那张“委任状”。

这就让人们不禁怀疑,他当年的辞官,究竟是因为自己的体力不行,还是想要卖弄一下自己超脱世俗的资本?

书房的墙壁上,除了大量的诗画以外,也贴着一副对联:“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姿而舞。”对联的规矩是下联要重于上联的,由此可见,杨执中嗅数点寒梅的逸兴清韵,只是一种无奈之举,而蟾宫折桂、踏上仕途,才能让他高兴地手舞足蹈。

儒林外史中真儒的代表,儒林外史真儒名贤代表人物(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