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扎心的话,《本草纲目》超然的地位并非源自其记载的药物有多么神奇,而是因为其记载的药物……
够多!
中华古典著作里有一个所谓的“大部头”,就是在同类型著作中内容最恢弘、记载最详实、规模最庞大
我们往往会对“大部头”古籍有更高的重视和评价,因为它记载的内容多,可研究的空间和潜力大,更容易出学术成果
但“大部头”并不等于“高品质”
最典型的就是明代的《永乐大典》,全书2万多卷,3.7亿字,这个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数一数二
朱棣当年编《永乐大典》远没有汉朝刘向那爷两编《七略》那般严谨,朱棣就是找了一大帮人绕世界搜罗各种书籍,也没有整理也没有校对,就是乱七八糟一通誊抄
所以3.7亿字的《永乐大典》朱棣仅用6年时间就编完了
后来乾隆编《四库全书》也是这个套路,13年编8亿字
说白了古人都知道,编书是为自己给后世留名的,所以这种“大部头”的书重规模不重质量,只要有能力都是想方设法的把规模搞上去,这样后世对你的评价就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