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翻译重点句子。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挖空练习
晋侯、秦伯围郑,以( 因为 )其无礼于晋( 状后),且贰( 数作动,从属二主 )于楚也。晋军(名作动,驻扎)函陵,秦军(名作动,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公从之。辞( 推辞)曰:“臣之( 助词,无实义)壮(壮年,男子三十为“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连词)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这是我的错)。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许( 答应)之。
夜(在夜晚时,名作状)缒而(连词,表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使……灭亡,使动)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用)烦执事(表示对对方的恭敬)。越国以鄙(把……当做边邑,意动)远(形作名,远地),君知其难也,焉(表反问,为什么)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 形作动,变雄厚),君之薄(形作动,变薄弱)也。若舍(留下)郑以为(以之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的主人),行李(外交使者) 之(取独)往来,共(通“供”)其乏困( 形作名,缺乏的东西),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给予)晋君赐(恩惠)矣,许(答应)君焦、瑕,朝(名作状,在早晨)济而夕(名作状,在晚上)设版( 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 知道)也。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晋国,有什么会满足的吗?)既东(名作状,在东边)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它的边境)郑,又欲肆(扩张)其西封(边界),若不阙( 侵损、削减)秦,将焉(从哪里)取之?阙秦以(来)利(使动,使……获利)晋,唯( 表示希望、祈请)君图(考虑)之。”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没有)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同盟),不知(同“智”);以乱易(取代,代替)整,不武(符合武德)。吾其(还是,表示祈使)还也。”亦去(离开)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用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大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来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谏逐客书》
一、挖空练习
臣闻吏议逐客,窃(私下)以为过(错误)矣。昔穆公求士,西(名作状)取(得到)由余于戎(状后),东(名作状)得(得到)百里奚于宛(状后),迎蹇叔于宋,来(招致、招揽)丕豹、公孙支于晋(状后)。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任用)之,并(兼并,吞并)国二十(定后),遂(于是)霸(称霸)西戎。孝公用(实行)商鞅之法,移风易(改变)俗,民以(因此)殷盛(殷实,富裕),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被动),诸侯亲(亲近)服( 归附),获(俘虏,打败)楚、魏之师,举(攻克,占领)地千里(定后),至今治(社会安定)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名作状)并巴、蜀,北(名作状)收上郡,南(名作状)取汉中,包(吞并、囊括)九夷,制(控制)鄢、郢,东(名作状)据(占有)成皋之险,割(割取)膏腴之壤,遂散(拆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侍奉)秦,功施( 延续)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使……强,加强,增强)公室,杜(堵塞、封闭)私门,蚕(名作状)食诸侯,使秦成( 成就)帝业。此四君者,皆以(依靠)客之功(功劳)。由此观之,客何负(对不起)于秦哉?向使(假使)四君却(拒绝)客而不内(“纳”,接纳),疏(疏远)士而不用,是( 这)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获得)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佩带)太阿之剑,乘(驾驭)纤离之马,建(树起)翠凤之旗,树( 立起)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语助词),而陛下说(“悦”,喜欢)之,何也?必(一定)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这)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珍贵的玩赏之物);郑、卫之女,不充(充实)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充满)外厩;江南金锡不为(被)用(被动 ),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用来……的东西)饰后宫、充下陈、娱(使……愉快,使动用法)心意、说(“悦”,使动用法)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拍)髀(大腿),而歌呼呜呜快(使……畅快)耳目者,真(的确,实在)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取用)《郑》《卫》,退(使……退,摈弃)弹筝而取(取用)《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适合)观而已(罢了)矣。今取(取用)人则不然(这样),不问可否,不论曲直(是非对错),非秦者去(使离开),为(是)客者逐。然则(这样那么)是(这)所重(看重,形作动)者,在乎(于)色乐珠玉;而所轻(轻视,形作动)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用来……的东西)跨(控制,占据)海内、制(遏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武器)强则士勇。是以(因此)太山不让(推辞,拒绝)土壤,故能成(成就)其大;河海不择(同“释”,舍弃)细流,故能就(成就)其深;王者不却(推辞,拒绝)众庶(百姓),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丰裕,繁盛)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的原因)无敌也。今乃(却,竟)弃黔首以( 来)资(帮助)敌国,却(拒绝)宾客以(来)业(使成就霸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 回,返回)而不敢西向,裹足(比喻止步不前)不入秦,此所谓藉(藉,同“借”)寇兵而赍(送给、付与)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值得)宝(珍视)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帮助)敌国,损(减损)民以益(增加)仇,内(在国内)自虚(削弱)而外(在国外)树怨于(跟)诸侯(状后),求国无危,不可得(实现)也。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那么您看重的只是美色、音乐、珠宝、玉器,而轻视的却是百姓。这不是能够统天下、制服诸侯的策略。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因此,泰山不丢弃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然而我们现在却抛弃老百姓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成就其他国家的霸业,使天下才土都退缩着而不敢向西来,止步不入秦国,这正是所谓“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