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78回内容概括,红楼梦第86回内容概括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30 00:15:43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情节梳理:王夫人给贾母汇报赶人的事——迎春辞别贾母回贾赦院——王夫人和凤姐商量——劝薛宝钗搬回大观园——薛宝钗婉拒

宝玉回来——见王夫人和贾母——回怡红院——私下问小丫鬟——小丫鬟讲述晴雯之死——宝玉偷去祭奠晴雯未果——回来去见黛玉未果——去蘅芜苑——已人去楼空

贾政召宝玉——讲林四娘的故事——让三个孩子作诗——宝玉作《姽婳词》

宝玉回来——写《芙蓉女儿诔》——晚上祭奠晴雯——被林黛玉听到

从上一回到这一回,情节发展摇曳多姿。

本来晴雯从被赶出到死,再到宝玉祭奠,应该是主线,却夹杂着很多事,如三个戏子出家、迎春告别贾母离去等,特别是贾政召唤,把宝玉的“正事”全耽误了。

早上起来宝玉很想知道晴雯的情况,偏偏父亲急召;回来之后,刚问得晴雯的死讯,贾政又急召。这几次起伏之后,才迎来了祭奠晴雯这一高潮。并且贾政的两次急召,都是为了无聊的闲事。

这完全是作者的精心安排。“文似看山不喜平”,唯其这样的曲径通幽、一波三折,方显小说的无穷魅力。

另外,在晴雯受辱而死这样一个悲惨的事件之中,有太多的不和谐的字眼:贾政肯定宝玉,王夫人“真是意外之喜”;宝玉得到赏赐,贾母“喜之不尽”;宝玉作《姽婳词》,贾政非常开心。

这就是作者的妙笔。前面我们总结过,喜事中往往夹杂着悲伤的事。到这里,悲伤的事中却是夹杂着有些人的开心喜悦。这样的写法,让悲剧显得更悲。

写人物也是如此。

在这一回里,不管是《姽婳词》,还是《芙蓉女儿诔》,明明突出了贾宝玉非凡的才华,却偏偏说“宝玉本是个不读书之人”,“怎得有好诗好文作出来”?“所以大肆妄诞,竟杜撰成一篇长文”。似贬实褒。

还有写王夫人,上一回在处理三个戏子出家的时候,先说“王夫人原是个好善的”,然后写王夫人“心里正烦,哪里着意在这些小事上”?把三个小女孩逼得走投无路,选择出家,葬送青春,在王夫人这里竟是小事!还原本是个好善的人!

这种写法实在耐人寻味。

如果我们读懂了作者的写作手法,那么再看文中对当时社会的评价:“本朝皆系千古未有之旷典隆恩,实历代所不及处,可谓‘圣朝无阙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贤明的朝廷是没有什么过失的。还有贾宝玉的祭文第一句,“太平不易之元”——永远太平的时代。

作者恰恰是在一群少女被戕害的背景下,大肆赞扬当时的社会,恐怕也是有深意的吧!也许正饱含着作者无限的愤懑。

几次铺垫之后,迎春终于离开了大观园。至此,大观园里两个地方都要锁门了。

薛宝钗是那么的识大体、会说话,能让王夫人和凤姐两个人心服口服。

晴雯真可怜!

我们还记得,金钏被赶出后自*,王夫人给了五十两银子,还加两套新衣服。其实,金钏当时还是有点错的,而晴雯完全是冤枉的。

然而,晴雯被赶出的时候,王夫人严令,除了随身衣服,其它一律不准带走;晴雯死了,王夫人只给十两银子,并且要求马上烧掉,“断不可留”!

王夫人在怡红院有眼线啊,她对宝玉身边的情况了如指掌,晴雯做了什么、没做什么,王夫人应该很清楚啊!怎么就这么恨晴雯呢?或者说,也可以想象,报信人诬陷晴雯是怎样的恶毒!

还有可悲的,晴雯的表哥嫂果真按王夫人的指示,草草把晴雯的尸体处理了。我们别忘了,晴雯这个表哥以前没处流落,是晴雯帮忙安排的工作,然后才娶妻成家的。这真是应了鸳鸯的话:女孩在里面风光了,亲戚们在外面也跟着风光;女孩混惨了,这些亲戚一点情谊都没有了。

还有更可悲的,和晴雯在一起的“好姐妹”——麝月和秋纹,跟在宝玉后面,谈论宝玉身上穿的晴雯做的衣服,两个人都是笑着谈论的!这是晴雯死的当天啊!真真正正的尸骨未寒啊!晴雯的死,在她们这里,难道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吗?晴雯怎么这样讨人嫌呢?

她打骂小丫鬟,确实太过了,可小丫鬟也确实有错啊!她对婆子颐指气使,别的丫鬟不也这样吗?难道仅仅是因为模样俊俏、心灵手巧吗?

晴雯的命运和第五回中的判词完全吻合,真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啊!

贾宝玉是有是非观念的,只是他不愿伤害任何人罢了。你看,在回怡红院的路上,他对麝月秋纹的“笑道”,就沉默不应,“只装没听见”,并且巧妙地支走了麝月和秋纹,然后才向小丫鬟打听晴雯死的情况。

李纨的儿子,也就是贾政的孙子——贾兰慢慢长大了。从贾兰作的这首诗来看,也是挺有才的。这为后文贾兰科考得中做了铺垫。

这里,有一段贾政自我宽慰的描写。

说贾政日益年迈,“名利大灰”,感觉像宝玉这样,也是“贾门之数”,“遂也不强以学业逼他了”。还有后面让宝玉作诗的时候,贾政竟然亲自为宝玉执笔,还多次写他笑着对宝玉说话。

这些都说明贾政对宝玉的管教态度的转变。

然而,到第八十一回,写贾政又严辞强迫宝玉进家塾读书,这与故事的发展相悖。这也是一些人否定后四十回的理由之一,他们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

当然,这样的的依据,在后面还有很多,我们会一一指出来,做简单分析。

不过,“广师版”《红楼梦》里没有贾政这段心理描写。这样的话,贾政这个“家庭暴君”的形象没有改变,后四十回贾政逼迫宝玉读书,也就没有什么不正常了。

歌颂女子,是贾宝玉最拿手的。《姽婳词》写得很精彩,代表了贾宝玉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这首诗里,除了对女子的赞美和敬佩,还有对满口治国安邦的男子的讽刺,“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这已经是在贾政面前公然亮明自己的观点了。

但有一点疑问,我苦思不得其解。

我们做个对比。

前面,宝玉听说金钏死了,因为伤心,整个人都傻掉了,走路撞在父亲身上也浑然不知,父亲质问也不应答。

这里,宝玉已经预感到晴雯死了,却被父亲带着出去半天,回来拜见王夫人,“笑着”向母亲表功,说今天在外面发挥很好,受到夸奖,并到处展览收获的礼物;接着,贾宝玉得到了晴雯之死的确切消息之后,又被父亲召唤去作诗,他居然才思泉涌,写出了自己的巅峰之作!

这不奇怪吗?

《芙蓉女儿诔》代表了贾宝玉思想的成熟。他已经看透了一切,认清了一些和善的外表下隐藏着的凶残的内心。他已不再一味地用善良之心对待一切了,发出了“剖悍妇之心”也不解恨的心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