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23回读后感,红楼梦30-32回读后感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4-01-30 07:45:27

读“脂砚斋评注石头记”后的感觉,就是脂砚斋、畸笏叟等人是极力推崇薛宝钗以及袭人、麝月等人的,虽然对林黛玉也有赞赏但明显是不如宝钗的。在这点上,第二十二回、二十三回有关评注表现得特别鲜明。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最闹五台山》,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在这里有一段“庚辰双行夹批”:

是极!宝钗可谓博学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真有学问如此,宝钗是也。

评者赞美宝钗博学多才,还不忘奚落一下黛玉小家子气,听一段《牡丹亭》曲子就心驰神往,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可是,待宝钗给宝玉讲了一段《寄生草》后,宝玉听了就称赏不已,赞宝钗无书不知,林黛玉有些鄙视的样子,说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大家冷眼来看,黛玉如果没有看(听)过《山门》、《妆疯》,见到宝玉“崇拜”宝钗,怎么能够马上回上这么一句?可见,评者对黛玉是一定成见的。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讲了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茗烟拍宝玉马屁,给宝玉找了不少闲书,有关于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故事的下流小说,这些宝玉是不敢拿到大观园的,他只是把《会真记》、《牡丹亭》等这样能见人的小说、传奇带了进来。大凡刚接触闲书,大家都会爱不释手,宝玉也一样,恰恰就让黛玉看到了,黛玉自然也是被深深吸引。宝玉认为书好,黛玉也觉着有趣,宝玉来了句“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虽生气但也知道宝玉不是有意唐突,随口也会一句“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红楼梦23回读后感,红楼梦30-32回读后感(1)

玉黛共读《会真记》

一对感情懵懂的年轻男女,你吟一句唐诗、我复一句宋词,卿卿我我,你侬我侬。这不正是当下青年男女最羡慕的那种谈恋爱的场面吗!

第二个故事,宝玉被袭人叫走后,黛玉独自回房,路过梨香院外墙,听见小戏子们演习戏文。黛玉一向很少在意戏文,稍一用心却发现戏文中大有文章,仿佛是别开洞天。都是哪些戏文呢?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水流花谢两无情”、“你在幽闺自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等等。曲有心生,单单看到这些词汇,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凄凉,何况独自依身贾府的黛玉呢?当“听到”这些流水、落花、暮春等这些将逝的场景,多愁善感的黛玉,怎能不万般愁绪涌上心头呢!

回头看看这两个故事,当家长们面对第一个故事场景时,往往是横加指责,不让孩子陷入早恋的“泥沼”。因为家长是过来人,他们是理性的,可是这些家长们年轻时何曾没有向宝玉、黛玉那样感性过呢?第二个故事,黛玉的有感而发,不也是最为感性的表现吗?宝玉、黛玉的感性、直率、随性,堪堪一对性情中人。

相对而言,宝钗则是理性得多,她博学多识,多见多闻,对任何事都处变不惊,怎一个“冷”字了得!宝钗的过分理性,就是成熟稳重,不符合年纪的成熟稳重。

由此我想到,宝钗这个鲜明的特点,正是作者、评者刻意创造的人物,当他们经历了率性而为的年轻时光时,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巨变是,每当回首往事时总是感到当初的各种“不应该”,感到无比的懊悔。所以,他们会认为宝钗、袭人是对的,黛玉就显得任性了。可是,当让他们重新选择时,他们会选择宝钗,还是黛玉呢?

这样的问题,当下的成年人不少人也会遇到。当让你做类似的选择时,你会选择什么呢?我想不少人还是会犹豫不决的。因为处在感情中的人是盲目的、感性的,用后来的理性评判当初的感情,本身就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