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这本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后来,在傅雷逝世之后,在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这本书于1981年才正式与读者见面。才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傅雷先生对人生,艺术 ,文学地侃侃而谈。傅雷的挚友楼适夷曾经这样评论《傅雷家书》:这是一总“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全书没有那么多写作技巧,都是一些动人的内心剖白。之所以这些家信能够长久不衰,和这本书中所折射出的家庭方法和理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果要概括这本书,我会选择这三个词语:深爱,严格,指引!
- 深爱:打开这本书,字里行间藏着深深的爱。如果亿万个中国家庭的父母亲一样,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深沉。傅雷在1954年第三十通信中写道:多少年来没有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是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这是傅雷一家到上海火车站送别傅聪去北京准备出国后的第二天。这一封信中,饱含了拳拳爱子之心,由这一封信开始,我们开始走进傅雷家书。每一封信中,流淌的都是父母的担忧与不舍。从吃穿到身体,从学业到做人,不由得想到《游子吟》中流传千古的名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父母的爱就在那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里。
- 严格:其实在傅聪傅敏小的时候,也是一对顽童,傅雷脾气暴躁,也曾因孩子调皮而动手。但在数年之后的家信中,他却在信中向傅聪流露出自己的心迹: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在一封封家书中,傅雷夫妇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也让人体会深刻。1954年七月四日晨:孩子,希望你对实际事务多注意些,应办的即办,切勿懒洋洋的拖宕。1955年十四通三月六日傅雷夫人写道:你比赛后,一定急急地要告诉我们前后的经过,这是天经地义没有问题的,怎么你会令人不解到如此地步呢?家书中,无论是傅聪的感情问题,还是学业问题,只要出现波动的时候,傅雷夫妇总会严格教育孩子。爱严相济的教育才更完整。
- 指引:如果去掉所谓的那些信的格式,这就是一部傅聪成长手册。家书中的每一篇,都是一篇指引人成长的手册,从艺术,到文学,到为人处世,再到情感处理,还有爱国情怀,都会给傅指出明确的方法和方向。比如:1955年三月二十七日夜:为你参考起见,我特意从一本专论莫扎特的梳理译出一段给你。另外还有罗曼罗兰莫扎特的文字来不及翻译。等等,这样的文字在家书中数不胜数。有爱你的父母,你很幸运;有严格要求的父母,你更幸运;有能在通往你理想的道路上为你点灯的人,你最幸运。傅聪傅敏,何其有幸!
多希望现在的孩子能像傅聪傅敏一样,善于听从父母的建议;多希望现在的父母能像傅雷夫妇一样,在很忙很忙的时间里,挤出时间跟孩子交心!(傅雷先生有多忙:傅雷先生,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南汇人。中国著名翻译家,艺术理论家,教育家。傅雷毕生致力于对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共翻译了三十四部外国文学,艺术名著,译作逾五百万字。)
再回到现代家庭教育,好多家长做到了深爱,随着时间推移,家里孩子越来越少,所以能做到严格的微乎其微。再说指引,之所以现代孩子负能量太多,一部分是社会的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家庭中带给孩子的错误的价值观。
希望所有的家长和孩子都能爱上《傅雷家书》,细细品读之时,让书中的文字能够化为家庭教育方法来浸润我们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