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漫画家。他一生著作等身,生前出版160多部著作,包括散文、外国文学、音乐教育、漫画集、音乐作品集等等。
散文随笔
丰子恺从石门镇小学毕业以后,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取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得到经亨颐、李叔同、夏丏尊、马叙伦等老师的亲炙,也认识了卜居杭州的国学大师马一浮。
1919年7月毕业以后,丰子恺与吴梦非、刘质平一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21年丰子恺东渡日本留学,十个月以后“金尽回国”,继续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不久,去白马湖的春晖中学教书,同时开始漫画创作,后来回到上海,与匡互生等创办立达中学。1926年1月开明书店出版第一部《子恺漫画》,1926年,丰子恺的堂名“缘缘堂”诞生。1929年开始任开明书店编辑,1930年1月,《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这是丰子恺第一部散文集。丰子恺以他清新、睿智、温润的笔调以及对人间情味的独特体悟,所写的散文随笔,立刻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因此,“缘缘堂随笔”,也就成为丰子恺散文随笔风格的代名词。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文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后来丰子恺自己创作的散文随笔,也大都以“缘缘堂随笔”的形式出现,他编过《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这样的散文集,可见“缘缘堂随笔”这个品牌形式在丰子恺心中的位置,也反映了丰子恺对自己的缘缘堂随笔散文的珍视。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缘缘堂随笔》中的散文随笔内容和特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丰子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这种人生思考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以小见大,是积极的向上的。《剪网》从大娘舅的“白相真开心,但是一想起铜钱就不开心”的感慨引出人世间一切东西都是相关联的,“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都被牢结在这网中”,所以只有掌握规律,才能把握人世间的真相。《渐》是一个很有哲学意味的题目,但是在丰子恺的笔下,变得充满生活情趣,从一大堆事物不知不觉的变化中,丰子恺点破了人世间、自然界的这种变化是一种渐变,“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一个“渐”字点出这种变化的真谛。然而,丰子恺笔下的“渐”的本质是“时间”,所以无论是冬变春,还是春变夏,年轻变老迈,在洞见时间的一维性中告诫人们珍惜时间。同样,《缘》中讲述丰子恺和弘一法师和谢颂羔之间因书而结缘的往事。偶然中有必然,性情相近的人可以在偶然之间结成一种久远的缘分,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但是丰子恺的笔下却洋溢着师友间真善美的气氛,今天读来,依然满口余香。
《大账簿》是一篇穷究根底充满哲学意味的好文章,在丰子恺看来,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好似一本大账簿,“自原子之细以至天体之巨,自微生虫的行动以至混沌的大劫,无不详细记载其来由、经过与结果,没有万一的遗漏。”由于丰子恺对宇宙天地的丰富想象和对人世间万事万物观察细致入微,所以他的散文,即使在宏观叙述中依然充满生活情趣。他写的《梧桐树》,对梧桐树叶的观察之细致,联想之丰富,让人为之赞叹。新桐初乳的时候,“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上,好像一堂树灯。”后来又见它“绿叶成荫”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中的一座青山。”而看到梧桐树落叶时,“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脱落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东西。”正因为丰子恺的观察能够如此细腻,思考又含有哲学意味,所以,他的一些如《教人立尽梧桐影》等漫画,也同样能够充满生活自然的情趣。
还有,《山中避雨》从在山中游玩遇到山雨,在茶店躲雨,借二胡,拉二胡,萍水相逢的游客,到雨停离开时,听过丰子恺拉二胡的陌生人竟然有些依依惜别的感情,让丰子恺感到音乐的力量,对“乐以教和”有了真正的体会!为此丰子恺还专门有一幅漫画《茅店》;而《手指》一文,从讲手指中“无名指”最美,到品评五根手指的贡献,地位、相貌,认为日本艺术家上田敏的“无名指最美”,是“唯美”,是“颓废的美”,所以丰子恺认为,“我只觉五指的姿态与性格,有如上之差异,却并无爱憎于其间。我觉得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倘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以抵抗外侮,那就根根有效,根根有力量,不复有善恶强弱之分了。”所以,丰子恺的这篇充满哲学智慧的散文,让读者感到团结向上的力量,也感到丰子恺文学语言的温润和睿智。
充满童真童趣
其次是《缘缘堂随笔》里充满了童真童趣。丰子恺喜欢儿童的天真,也喜欢她们的童趣。他对孩子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儿童的角度和心理,写了大量有关儿童的散文作品,如《儿女》《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等等,丰子恺的这些儿童题材的散文是丰子恺文学宝库里的精品,是弘扬真善美的佳作。
在现代文学家当中,丰子恺对儿童的天性最了解,儿童在丰子恺的心里的分量最重,有一段时间,丰子恺的心,被“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所占领了。认为“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因此,像《华瞻的日记》以三岁孩子的所见所思所想,记下最能反映儿童天性的日记,让人读来趣味盎然;丰子恺写《给我的孩子们》时,阿宝只有6岁,瞻瞻只有3岁,软软4岁,宛音5岁。丰子恺记得阿宝给凳子穿鞋子的场景,记得软软弄长毫,记得瞻瞻学裁毛边书裁破《楚辞》,丰子恺心中依然怀念和无限向往这种童真。
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一文中,丰子恺用无比依恋的语言,深情诉说儿女们过去种种充满童趣的往事,家里的快乐场景,成为丰子恺可堪回忆的美好过往。而当儿女们的长大,失去了孩提时代的天真和率真,让真心欢喜孩子天性的丰子恺有一种莫名的惆怅。所以这篇文章既有丰子恺温润情深的一面,又有一种从内心发出的淡淡的凄美,这种父女情深的人间情味,是任何一个做父亲的人所无法抗拒的。在现代作家中,写儿童的作品的人很多,但是写到和儿童的生活思想情趣浑然天成的,只有在丰子恺的笔下才能见到。
笔笔有情
其三是无论描写社会世情还是回忆儿时故乡旧人,无论是回忆师长还是讲述旧时风俗,都是从容道来,句句温馨,笔笔有情,让人读过以后留下深深的印象。一篇《告缘缘堂在天之灵》,情深意切,如诉如泣,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好印象已经融化在丰子恺的血液里,无法释怀!但是家破国难,从石门湾到大江南北,侵略者的炮火可以摧毁缘缘堂,但神圣的抗战的炮火必将更猛烈,所以丰子恺说:“料想你被焚时一定蓦地成空,让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替你去报仇,也决不会悲哀失望的,不但不会悲哀失望,我又觉得非常光荣。”读到这里,丰子恺的家国情怀自然让人肃然起敬。
夏丏尊是丰子恺在第一师范读书时认识的老师,夏丏尊的教育,被学生称为“妈妈的教育”,所以夏丏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丰子恺,被丰子恺视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在丰子恺《悼丏师》的这篇文章中,夏丏尊给人一个慈善、真心、博学、开明以及关怀朋友同事弟子无微不至的大家形象。弘一法师是丰子恺走上艺术道路的引路人,也是丰子恺的人生导师。所以在弘一法师逝世后写的《为青年说弘一法师》,充满感情地介绍回忆弘一法师的过往,将弘一法师多才多艺,敢开风气之先,做事认真到极致的风格娓娓道来,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回忆文章,充满了正能量。
在丰子恺的晚年,对孩提时代经历的人和事的回忆,在丰子恺笔下同样趣味盎然,而《缘缘堂随笔》里的《新年怀旧》《清明》《癞六伯》《中举人》《菊林》《阿庆》等等,仿佛是丰子恺故乡石门湾里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新年除夕夜的热闹和期待;清明时节的明媚阳光,树绿草青,花开四乡;突然传来父亲中举消息的小镇上的沸腾和礼仪,在幼年丰子恺的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梦痕》中的五哥哥,和鲁迅少年时期的闰土十分相似。还有癞六伯的善良和喝酒以后对世道不平的发泄;阿庆在夏夜月光下拉二胡悠扬的音乐,曾经给丰子恺音乐想象的启迪;菊林小和尚的趣事,直到丰子恺晚年回忆起来还是那样让人捧腹!
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问世以后,其含着人间情味的文字干净、流利和漂亮,传播着人间的真善美,鞭笞着假丑恶,温润了几代读者的心田。相信以后的读者,在《缘缘堂随笔》中也会感受到真善美的艺术力量。(钟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