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花的记载,关于梅花的文化传说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6-19 02:32:42

元 王冕、吴镇《梅竹双清》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上有吴镇草书题跋:图画书之绪。毫素寄所适。垂垂岁月久。残断争宝惜。始由笔研成。渐次忘笔墨。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轩窗云霭溶。屏障石突兀。林麓缪槎芽。禽鸟翥翰翮。可怜俗浇漓。摸摹竟纷出。装褫杂真赝。丹粉夸绚赫。千金易弊帚。十袭宝燕石。米也百世土。赏会神所识。伶伦世无有。奇响竟寥寂。良药难再遇。抱怀长太息。左图右书。取其怡悦瞻视。陶写情性。近好事者。以为市道商贾。真赝为事。反害情性。盲目聋耳。哀哉。至正甲申(西元一三四四年)梅花道人戏墨而书。

元 陈立善《墨梅》轴

陈立善,生卒年不详,黄岩(今浙江会稽)人。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官庆元路照磨。工墨梅,作品流传最晚见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 本幅画疏影横斜墨梅一株,主干由画幅右侧出枝,曲尽其态,陈立善画墨梅与王冕(1310–1359)齐名,虽皆采用圈瓣和倒晕的笔法,然二者相较,王冕所作典雅细致,陈立善则以略脱形似的疏枝淡蕊作梅,表现写意的趣味。 此画作于至正辛卯(1351)年。

关于梅花的记载,关于梅花的文化传说(13)

元 陈立善《墨梅》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画瓶中蜡梅》轴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称白石翁,江苏长洲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二(1427)年,死在武宗正德四(1509)年。为人宽厚有大度。能诗文,工书法,又善画,山水、花果、禽、鱼、走兽、人物,样样具能,作品造型稚拙,用笔钝劲,用墨厚重,予人一种质重有力、古趣盎然的感觉。后人将他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尊为“明四大家”,合称“沈文唐仇”。

关于梅花的记载,关于梅花的文化传说(14)

明 沈周《画瓶中蜡梅》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洪绶《画梅花山鸟》轴

陈洪绶,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明亡后,又号悔迟、勿迟、云门僧。专工人物,旁及花鸟、草虫、山水,无所不能。其画喜用夸张手法,表现变形趣味。

关于梅花的记载,关于梅花的文化传说(15)

明 陈洪绶《画梅花山鸟》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梅花山鸟》轴梅干盘曲,纠错转出奇石之后。枝桠上梅花繁生,一山鸟栖歇其间,造型富趣味性,颇有作者自出之意。花以钩勒填彩法画成,线条遒劲稳定,傅彩浓淡得宜,朵朵圆实珠润,奇巧可爱。

清 朱耷《古梅图》轴

《古梅图》轴图绘一株古梅树,根部无土,树心中空,旁枝上数朵梅花盛开,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根据画中的自题诗:“梅花画里思思肖”而知,此图是朱耷仿宋遗民画家郑思肖画兰不着土、以暗示国土为异族人所夺之意的画作,表达了他对明朝的怀念之情。图中用笔苍健有力,线条粗犷,多方硬曲折。施墨枯润结合,富有表现力。此图是朱耷中年时期的代表作。

关于梅花的记载,关于梅花的文化传说(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